覃昌開口後,其餘人陸陸續續開口,很快就商量出了賑災的計劃,然後開始派遣各部門的人準備起來。
賑災對朝廷來說,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大莊那麼大,一處豐收,就有可能有一處鬧災顆粒無收。
朝廷本身就是調動資源的大型機構,將豐收地多餘的糧食送到鬧災的地方,然後幫助災民度過難捱的一年,儲存更多的百姓,此乃朝廷職責。
李暮歌也不是第一次處理賑災的事情了,她聽著賑災流程沒什麼問題,就放手讓人去做。
等大部分朝臣都下去幹活兒了,李暮歌叫住了顏士玉,然後將剩餘三兩個趕走。
“陛下叫住臣是有何事吩咐?”
顏士玉等人走了,立馬開口問道。
身為戶部的侍郎,同時是隱形戶部一把手,賑災這事兒幾乎前期準備全由她負責,她真的特別忙,希望陛下趕緊放她去幹活!
“北地寒冷,長寧過去的人恐怕一時半會兒適應不了,不光人適應不了,拉物資的牲畜,恐怕也難以適應,現在北地急需物資,你覺得,天寒地凍的條件下,物資運過去,還能有幾分留存?”
顏士玉咬了咬後槽牙,吐出一個極低的數來。
大概只能剩下一成。
“之前北地雖說是修了路,可這天氣,北地又剛下過雪,恐怕太陽一出來,地上全是冰,修沒修路影響都不大,在冰上行走,實在是很難前行,更怕有些地方雪未曾融化,到時候前行更為困難。”
顏士玉沒去過北地,但是她知道那是個什麼地方。
無數遊記裡都詳細描述了北地的寒冷,就是因為北地太冷了,所以北地的人口比別的地方要少很多。
大部分都是流放的罪官之後,以及當地少有的一點兒土著。
顏士玉抬頭看了李暮歌一眼,在李暮歌發覺前低下頭來。
她心道:放在先帝在時,恐怕不會調動人手去送物資。
因為沒必要,損耗比雪災造成的損失還大。
顏士玉知道,她如果是一個合格的臣子,此刻應該勸說皇帝放棄賑災,等冬天過去,尋禮部開個祭壇,給北地人祈祈福就得了。
損失小,還能賺個好名聲。
可顏士玉怎麼也沒法開口。
北地的百姓,也是大莊的百姓,他們之中很大一部分,生下來就在北地生活了。
所謂祖輩的罪過,早就已經償還幹淨,北地人就跟其他地方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戶部去年結餘頗多,國庫如今十分富裕,你既然說到那裡只剩一成,那就按照原定的十倍來準備,務必保證到北地百姓手裡的物資,足夠他們度過此次雪災。”
顏士玉以為自己出現幻聽了,她不可思議地看向李暮歌。
李暮歌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沒有發覺顏士玉的異樣。
李暮歌有個提議不知道該不該說,主要是之前她說修路時,國庫的錢開洪一樣往外流,顏士玉特別心疼,不知道跑她面前幽怨地說了多少次省著花了。
而她這個提議,註定是個吞金獸。
但不說,明年、後年乃至大後年,每一年的冬天,出現雪災後,她難道都要用這種物資十不存一的笨辦法賑災嗎?
李暮歌想到這兒,清了清嗓子,做好心理建設後開口問:“咳,那個,你知道鐵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