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一開始聽說自己要出使西北的時候,李樂景就很是高興,那個時候李暮歌剛登基,胡國搗亂,朝中也不穩定,她留在長寧,很容易成為別人手裡的刀,變成他人野心的工具。
離開反倒是一件好事。
李暮歌選擇安排她離開,就說明瞭,在李暮歌心裡,她是可以活下來的那個人。
“母妃,陛下願意放過咱們母女二人,不說多感恩戴德吧,咱們理應明白陛下的恩典,而不是隨意揣度陛下,陛下確實少了幾分心軟,可她也沒錯啊,她從來沒有主動害過別人,不是嗎?”
林太妃聽著女兒細聲細語地勸說,被有心人挑撥後敏感的神經,終於鬆了鬆。
她遲疑地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倒是有幾分道理,這兩年,陛下對本宮亦是關愛有加,不曾慢待。”
“是啊,咱們陛下其實是個很好的人,任人唯賢,關愛子民,乃當世明主。”
“就是可惜,陛下一直不曾廣納後宮,開枝散葉,如今宗室的人太少,這樣下去,李氏的江山何談安穩啊?”林太妃同意女兒的話,在做皇帝上,李暮歌確實無可指摘,可在另一方面,她的問題就很大了,“你可千萬別和她學,母妃只有你這一個女兒,若是你不生孩子,母妃豈不是斷後了?”
林太妃其實在這兩年裡,一直在想這件事。
萬一女兒戰死沙場,她身邊連個念想都沒有。
等女兒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讓女兒趕緊生個孩子,繼承香火。
她們家是沒有皇位要繼承,但她們家有公主之位要繼承啊!
公主所生的孩子多是縣主,不過李樂景是實權公主,她的孩子可以更為尊貴,獲封郡主是一定的。
林太妃其實還想著,如果李暮歌一直沒有孩子,那未來的孫女,是不是就可以更進一步?
李樂景在政治上確實沒有在科學研究上那麼聰明,但她就不是個傻人,應該說,在皇宮裡長大的孩子,沒有一個傻子。
林太妃還沒將她內心深處藏著的那一點點野望透露出半點兒,李樂景便提前感知到了。
“母妃,不屬於咱們的東西,切記不要惦記。”李樂景低下聲音,語氣滿是警告。
在西北兩年的時間,雖然李樂景沒有真正的上陣殺敵,但她早已不同往日,身上鍛煉出了一種與深宮之人迥然不同的氣勢,此刻她不偽裝,氣勢散出,愣是將林太妃嚇得心髒狂跳。
林太妃愣了好一會兒,才有些尷尬地說:“你這孩子,母妃勸你早些生個屬於自己的孩子,那也是為了你好,你不願便不願,再等些年也沒什麼,何故反應這樣大,冷著臉嚇唬人。”
“母妃最好真如自己所說,一切都是為了兒好,而不是為了兒那個還見不著蹤影的孩子。”
林太妃此刻找補的話,聽起來沒有多少真心,李樂景不想在回來的第一天就和自己母妃吵起來,因此只警告兩聲,沒有再多談論這個話題。
林太妃笑了兩聲,轉而同李起了別的,母女倆很快就恢複了正常的氣氛,好像剛剛的尷尬不曾存在過。
第二天一早,李暮歌穿朝服時,翠玉將昨夜理慧公主與林太妃之間的對話完整地說了一遍。
說完後,就站在一旁,等李暮歌吩咐。
李暮歌嗯了一聲,看著宮人為她整理朝服上的褶皺,面無表情。
“理慧皇姐是個聰明人,可惜,她母妃不是,長公主的封號之後再說,先讓皇姐搬出去住吧,公主府掛上匾額了嗎?”
“回陛下,已經好了,禮部說選個好日子,就能讓理慧公主入住了。”
翠玉沒有回答有沒有掛上匾額,主要是之前工部給定了個長公主府的匾額,本想著提前掛上,是禮部的人先攔下了,說理慧公主還沒有正式冊封長公主之位,不好現在掛上匾額。
本來大家都覺得,理慧公主的長公主之位不會出問題,誰曾想,還真就出了問題。
禮部倒是機敏,知道聖旨還沒有下之前,一切情況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