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話,剩下的兩百封裡,有三成是要求朝廷將胡國人全數處死,遷移百姓過去,有一成擔憂胡國人起事,攪得天下大亂,而且認為胡國地廣人稀不易管理,又沒有肥沃的土地,不如管胡國王室要些賠償,然後就放了他們。還有三成是覺得,上國不該過於苛責蠻夷之國,只要胡國願意稱臣納貢,可以放了他們,剩下的人則是各有想法,大致都是不想要胡國的土地。”
葉畫一口氣說了一大堆,期間連口水都沒喝,等說到最後,聲音都有些嘶啞了。
李暮歌聽著則沉默了。
“也就是說,有五成的人覺得,不該開疆拓土。”
覺得胡國就是個燙手山芋,不想要是吧。
“是,陛下英明。”
葉畫隨口贊了一聲英明。
李暮歌不覺得自己哪兒英明瞭,她覺得民間這些“政治家”才英明。
血債血償的也好,是不想要胡國土地的也好,李暮歌能理解這兩者,前者是仇恨情緒為主導,後者則是覺得,胡國那麼大一片土地,那麼一點兒人,可能會拖垮大莊。
但是讓胡國稱臣納貢就將人放走,還有要一筆賠償就算完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真覺得大莊天下無敵,而胡國就是個蕞爾小國,不足為懼嗎?
這些人到底有沒有看過地理書,胡國可一點兒都不小,那麼大一片土地,有多少資源啊!就這麼將人放回去,李暮歌要心疼死!
哪怕是要賠償,李暮歌也認了,只需稱臣納貢就將人放了是什麼鬼?
稱臣納貢能有多少好處?以後出了事,大莊還得給這個“小弟”出頭,等大莊一朝病弱,這小弟第一個反手捅大莊一刀信不信?
“行,朕知曉了,葉主編,依你看這胡國,該如何處理呢?”
“回陛下,屬下愚鈍,不知如何治國。”
“暢所欲言即可,你不必有壓力,無論你說什麼,今日都不會傳入外人耳。”
李暮歌知道葉畫的顧忌,葉畫沒有入朝堂,也不是李暮歌的幕僚,她對朝政指手畫腳,被禦史知曉,會連累李暮歌跟著一起彈劾。
畢竟主編是李暮歌手底下看管報社的人,李暮歌讓對方說政事,那就是李暮歌賦予了無資格治國的人,治理國家的資格。
葉畫聞言,定了定神,坦然說道:“依屬下看,自然是殺一批,放一批,接納一批,提拔一批,如此一來,便可天下大安。”
殺、放、接納和提拔。
李暮歌若有所思,她沒有再細問,葉畫沒有入朝,就說明她不想涉足官場上的蠅營狗茍,問多了,葉畫就逃不開了。
她轉頭將顏士玉喊來了。
其實最有資格和李暮歌商議國事的人是身為中書舍人的覃昌,無奈這兩年,覃昌不得李暮歌喜歡,已經被李暮歌排擠出圈,他那個中書舍人的名頭,是越來越有名無實了。
若不是覃寧謐得了李暮歌重用,覃家估計早就不幹了。
顏士玉被叫進宮是常事,她入宮時還以為是被喊來商議大軍凱旋一事,沒想到李暮歌問她怎麼處理胡國。
顏士玉聞言震驚,問道:“陛下當真要將整個胡國都吞下嗎?”
她還以為開疆拓土,就開個邊兒,比如將胡國最肥沃的草原吞下肚,沒想到李暮歌胃口這麼大,要將整個胡國啃下來。
胡國真的太大了,整個吃下去,恐怕會消化不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