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戶部不是傻子,不是兵部說有多少人死了,就會批多少錢,兵部也不是傻子,哪兒能西北軍說死多少人就是多少人?
西北軍沒法說明白死得都是誰,兵部和戶部都不會點頭同意下發撫卹金。
而在戰爭即將開始的前期,撫卹金問題爆出來會非常影響士氣。
姜芝林默默點頭,隨後說道:“殿下,吃空餉一事古來有之,並非單獨西北軍一支,朝廷的軍餉給不夠,年年都得多要一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李暮歌聞言,用奇怪的眼神看了姜芝林一眼,問道:“單單只有這一個原因嗎?”
姜芝林被李暮歌看得有點兒說不出話,當然不止是這一個原因。
見姜芝林不知道該怎麼說,李暮歌道:“其實吃空餉若不是很嚴重,沒人會在乎,水至清則無魚,世間道理大多如此,雖不對,但也沒有其他法子能徹底改變,只能一次次亡羊補牢。”
李暮歌覺得,除非有一天沒有任何感情,絕對公平的人工智慧統治世界,而且還得是沒有人能夠改變人工智慧的公平執行準則,那或許才能徹底杜絕貪汙腐敗問題。
可惜這只是個理想,就像是所謂大同世界、理想國一類的設想,人們朝著那個方向努力,註定永遠無法達到目標。
姜芝林見李暮歌是真不生氣,稍稍鬆了口氣,吃空餉的問題不光西北軍有,西南軍也有,只是西南軍在姜家的治理下,問題不是很嚴重。
西北軍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姜芝林真搞不懂,西北軍明明經常打勝仗,是護國安邦的常勝將軍,為何要做那麼多多餘的事情?
“殿下所言極是,若日後殿下能榮登大寶,大莊或許會很不一樣。”
姜芝林是真心覺得李暮歌當皇帝比較好,因為李暮歌她將事情看得透徹,還知道怎麼改善問題。
關鍵是李暮歌不會隨便發火,更不會陰晴不定,姜芝林一直覺得李暮歌是個非常理智的好君主。
如果顏士玉知道姜芝林的想法,估計會想要哭出來。
姜芝林遇見的李暮歌已經情緒穩定下來,所以她才會有李暮歌很理智的錯覺。
“這種話還是少說,以防被有心人聽去,再生事端。”李暮歌則是對姜芝林的口無遮攔有了一點兒認知,之前顏士玉跟李暮歌說過,姜芝林什麼都好,就是說話有些不過腦子。
姜芝林應了聲是,以前她聽祖父的話,現在她非常聽李暮歌的話。
她這人就是如此簡單,誰是她心中最強的那個,她就會聽誰的話。
在遇見李暮歌之後,姜芝林才明白,原來強大不光是指武力上的強大,還有腦子,腦子好也很重要!
李暮歌對姜芝林道:“你妹妹的事情還沒有徹底解決,淩家真的讓楊家栽個大跟頭,太子才會徹底倒向淩家,當他徹底選擇淩家後,你妹妹才算安全了,姜家也安全了。”
皇帝不會允許太子名下有兩支軍隊,淩家和姜家,太子只能選一個。
有楊家在,淩家對於太子可有可無,尤其榮陽一死,太子和淩家的緊密聯系被直接斬斷,想要讓姜芝芙脫困,必須給太子和淩家制造新的聯系。
“那現在,末將要怎麼做?”
“繼續看著西北軍,別讓西北軍再捅什麼簍子,安安穩穩度過今年秋季即可。”
李暮歌之前就讓姜芝林看著點兒西北,她主要是覺得淩長壽自從回京之後的動作實在是太奇怪了,給她很不妙的感覺。
沒想到還真是看對了,現在西北出了問題,她第一時間就從姜芝林口中得到了訊息,只需解決這個問題,保住淩家的優勢,繼續針對楊家即可。
楊家將是這場戰鬥裡,最大的敗者。
“是,末將領命!”
姜芝林還是習慣直接聽命令,並不想自己思考,李暮歌讓她幹什麼她幹什麼。
楊家怎麼也想不到,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突然之間滑落深淵,所有罪名全被他們背在身上了。
楊家的反應很快速,想要斷尾求生,將那些個牽扯其中的楊家人全都交了出來,全程幾乎沒有任何反抗,乖順得像是一隻小綿羊。
直到崔明璋反水,上奏怒批楊家人心懷不軌,恐有謀朝篡位之心,十幾年來滲透工部極深,不光是他,工部其他官員或多或少都被楊家人接觸過,或是以利誘之,或是威脅逼迫。
如果不聽從楊家的命令,官員甚至不能在京城常留,會被貶官,或是被暗害。
崔明璋還拿出了幾個證據,其中赫然就有那一場轟動整個長寧的火災,死者陳錄主事。
“火災明明是榮陽所為,陳錄是榮陽所殺,崔明璋當初也是榮陽以錢利誘,他怎敢將所有罪名張冠李戴,全都嫁禍到楊家頭上!”
太子妃得知訊息後快要氣死了,她很少如此動氣,她不住怒罵崔明璋小人,先是跟著大公主攻擊榮陽,現在又轉頭攻擊楊家。
冉星在旁邊聽著,心想此事恐怕亦是大公主的主意,她身為大公主放在楊家的內應,理應幫大公主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