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朝堂也是如此,好人和壞人都有,可朝堂這個充滿了權力慾望的地方,壞人的佔比太大了。
好人?顏士玉一個都沒見著,最多是食君祿忠君事,要說為了天下萬民?聖人才會有為天下萬民為官的宏願。
其實顏士玉覺得,自己也不是什麼好官,她當官的目的同樣不純,也沒做什麼於國於民有利的事情。
李暮歌能從顏士玉的話語裡,聽到一絲洩氣。
感覺顏士玉下一秒就會說出“大莊要完”這種話。
李暮歌明白顏士玉的想法,她在這個世界百次死亡的空隙裡,她不止一次有過這種想法。
自小讀聖賢書長大的世家貴胄,和現代和平年代的大學生一樣,充滿了清澈的愚蠢。
當她們真正一腳踏入大染缸後,要上得第一課便是分清楚現實和書本。
書本上的內容是被摘選過的,真正的現實遠沒有書本上描述的那麼美好。
常盈梔少見的沒有開口反駁顏士玉的話,她搖了搖手裡的團扇,給自己扇了扇風。
六月的天,已經熱了起來。
李暮歌抬頭看向窗外,圓滾滾的大太陽散發著高溫,照得地面的風都帶了熱氣,不如上個月涼爽了。
“真的熱起來了,有空得回莊子一趟,我要看看試驗田。”
李暮歌都要忘了那個農莊了,好在種地這事兒一年半載的時間,不會有什麼大進展,不用著急。
“屬下願往!殿下,屬下也有一段時間沒去過了。”常盈梔趕在顏士玉前頭開口。
顏士玉想到自己還要查賬,之後估計沒什麼空閑時間了,而且那個農莊給她的記憶實在不好,她去的時候,農莊又窮又髒,害得她忙了好多天,才有一點兒改善。
更可惡的是,她明明長得那麼和善,農莊上的人卻特別怕她,她為那些人跑前跑後,安排吃和穿,那些人見到她還是像見到鬼一樣,撒腿就跑。
顏士玉想到這兒撇了撇嘴,將出城的機會讓給了常盈梔。
常盈梔完全不嫌棄農莊,她之前也接手了一段時間農莊,那會兒農莊已經改天換地,完全變了個樣子。
而且因為常盈梔平日裡吃穿也就比普通人強一點兒,遠沒有顏士玉穿金戴銀,身披綾羅綢緞那麼富貴,農莊上的佃戶都不是很怕她。
甚至她還教了幾個佃戶家的孩子認名字,那些佃戶看見常盈梔便一臉笑容,覺得常盈梔不嫌棄他們這些泥腿子,想著多討好討好她,孩子能多學點兒字。
李暮歌知道佃戶對待兩人時態度的天差地別,一開始她覺得佃戶們有些短視了,討好常盈梔,她最多是高興時隨手教兩個字,若是能討好顏士玉,顏士玉一句話,就能讓整個村子的佃戶全都脫貧。
後來李暮歌又想,其實佃戶們一點兒都不傻,相反,他們有他們的智慧,還是大智慧。
他們就是從東安逃難過來的,顏家究竟有多麼深厚的底蘊,他們豈會不知?千年來,顏家一直盤踞東安,前朝戰亂時,顏家就是東安的土皇帝!
只不過他們明白,遠在天邊的東西只能看看,想抓到手裡,不太現實。
而他們擁有的太少,失去的太多,所以不敢貪心,生怕上蒼懲罰他們的貪心,將他們僅有的那一點兒也全都搶走,於是只敢一點點收攏眼前的東西。
李暮歌上奏奏摺後,摺子一直沒有聲響,她心中不是不急,可她沒有選擇去討好皇帝。
因為李暮歌從佃戶身上學到了一點智慧。
皇帝於李暮歌而言,就是天邊的東西,李暮歌再討好他,他也不可能越過太子和大公主來偏愛她,所以不如討好大公主,抓住大公主對付太子的時機,渾水摸魚,在混亂之中拿到更多好處。
一轉眼,三日過去,皇帝領著一堆人回來了,冷清了幾天的長寧城又熱鬧起來。
皇帝回來,說明李暮歌該上朝了。
在李暮歌上朝前,皇帝特意將她喊到紫薇宮,好好叮囑了她一番,讓她在朝堂上要多看多聽多學,若是有什麼不懂得,私底下可以問太子和大公主,不明白的事情不要隨便插嘴,影響到其他大臣。
李暮歌一開始還有點兒感動,想著這渣爹還知道給孩子傳授一點兒職場經驗呢!
聽到後來明白了,全是套話,真正的經驗沒多少,皇帝就是走個過場。
畢竟他孩子要上朝了,他一句話不說,顯得皇家太冷情。
年紀大了就是喜歡表面團圓,李暮歌從紫微宮出來的時候,聽套話聽得人都麻了。
渣爹絕對愛看春節大家一起包餃子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