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兩邊的爹都早死了,那對沒見過面的父子能在陰曹地府來一段父子緣分了。
這事兒做得不地道,不過沒人說楚嬪這麼幹不對,後宮出身高的妃子太多了,她原本出身也算不得特別差,無奈爹早死,家中也沒有兄弟姐妹。
她在後宮得了賞,朝堂上一個能跟著她得賞的人都沒有。
她與禮部尚書相識之時,禮部尚書還只是個禮部的侍郎,後來楚嬪生了七皇子,又在後宮不停運作,昔日的侍郎便打敗了一眾競爭者,官位隨她水漲船高,最後到了現在的尚書之位。
有個尚書在朝堂撐腰,楚嬪後來的日子好過許多,所以這對沒有血緣關系的伯侄,平日裡關系很不錯。
楚嬪就是這麼一個善於鑽研的性子,太子妃的侄女成了她兒媳婦,聽起來確實不太好。
可換個角度想,那是楊家的女兒,楊家女百家求,皇子在娶親上並沒有特別大的優勢。
只要娶了楊家女兒就能攀附楊家,還能順杆兒往上爬,爬進太子黨,好處頗多。
小說裡應該也有這一段,為什麼最後七皇子的皇子妃,並不是楊家女兒呢?
李暮歌有些不明白,現在想不通,等以後自然就知曉答案了,大公主適時提出另一個話題,李暮歌跟她又就其他事情聊了起來,七皇子的事暫時擱置一旁。
過了兩天,宮裡恢複了風平浪靜,朝堂上關於科舉改制的浪潮則越來越大,李暮歌甚至接到了皇帝的通知,等過兩天,她拿著自己寫得摺子上朝,跟諸位大臣講講她的想法。
李暮歌嚴陣以待,以後到底能不能在朝堂上好好立足,全看這一次了。
講得好,什麼都有,講不好,什麼都沒了。
在她上朝堂之前,皇帝還打算去一趟青龍山。
太子走了,不光他走了,皇後、太子妃、榮陽,連帶著七皇子八皇子都全去了。
李暮歌沒有再隨君祭祀的隊伍裡,她還照常上學。
中午到文綺樓吃午飯,最近文綺樓來了不少新廚子,這些廚子主要是為了照顧來文綺樓鬥詩交流的天南海北的學子。
常盈梔非常認真的在經營這裡,李暮歌則是沾了光,順便滿足了一下她的口腹之慾。
李暮歌對吃東西上沒有特別多要求,能吃就行,好吃更好,硬要說就是吃飯偏鹹口,平常愛吃甜的。
顏士玉能和她吃到一起去,最近都跟著她在文綺樓吃飯,中午不回顏家了。
李暮歌嚴重懷疑顏士玉是為了來看著常盈梔,怕她不在,常盈梔過來獻殷勤,討好自己。
當然,顏士玉在,也不妨礙常盈梔過來。
常盈梔過來是有正經事的,她要跟李暮歌報告一下,最近那些寒門子弟的行動。
“因為這些日子朝堂上百官開始議論改革科舉,所以那些學子都在等著結果,倒是還算安分,只有幾個開始與楊家和溫家來往,估計是暗中已經投其門下了。”
常盈梔將那幾個和楊家與大公主府有聯系的人的身份資訊寫在紙上,再將紙交給李暮歌。
她最近的工作就是這些。
最近長寧城風平浪靜,自從六公主死後,就出現了一種非常詭異的平靜。
好像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一切事情,都就此平息了。
李暮歌將紙接過來,瞟了一眼上面的名字,沒有她之前重點關注的幾個人,便不放在心上了。
“各人有命,我還未曾建府,他們如今算不上我的幕僚,想去奔向其他人,能有一個好的前程,是人之常情,只是他們一旦入了他人門下,可不能再將其視作自己人了。”
說白了,文綺樓的存在就是為了給李暮歌招攬英才,這些住在文綺樓,每天在文綺樓吃吃喝喝的人,大多數都是李暮歌未來的幕僚。
因為他們將來肯定會入李暮歌門下,所以李暮歌很多時候會給他們行方便,不管是他們寫詩想揚名,還是想要得到一手的情報訊息,李暮歌都可以給他們。
這是李暮歌給他們的資源,一旦他們不會投奔李暮歌了,李暮歌自然會將這些資源收回來。
不收回來,豈不是資敵了。
“對,如此朝三暮四的人,以後可得少接觸。”
顏士玉拿過那張紙看了一眼,上頭沒有熟悉的人,她和李暮歌一樣,心裡鬆了口氣。
要是真正的頂尖人才有流失,那真是要心疼死。
顏士玉似乎是在告訴常盈梔,不要學了那些人的三心二意。
常盈梔微微一笑,沒有將顏士玉那些小小的針對放在眼裡,她比顏士玉要大上許多,不跟小姑娘一般計較。
“聽說顏家三娘子最近一直在查楊家的事情,有些事情不太好查,已經想著要向溫家和陳家求助了,這幾日,六娘子可是要領著三娘子去陳家一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