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20章 不委屈,就是當皇帝的女兒,實在命苦
皇帝擺擺手,“起來吧,賜座。”
坐下後,李暮歌的神情更從容了一些,皇帝的態度給她釋放了一個訊號,那就是大公主此前並沒有吃虧,甚至可能已經將局面穩定住了。
大公主威武,不愧是書中十分有重量的角色,手段心智都不是常人能夠比擬,李暮歌自認自己如果沒有提前佈局,驟然陷入危局之中,定然沒有大公主這般淡定從容,甚至還能保有還手之力。
皇帝問道:“之前聽你說,宮裡有刺客,究竟是怎麼回事?”
定了定神,李暮歌開口道:“父皇,是在梧桐殿內,有刺客刺殺孩兒,好在刺客已經找到,無奈那刺客機警,已經咬舌自盡,問不出其他話。”
這段話,李暮歌用了些技巧,她說得每一句話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但她模糊了時間線。
並且還在這段話裡,將刺客,替換成了兩個人。
她將那個半夜刺殺被抓住的刺客,與那個已經逃跑的射殺她的刺客,融為一體了。
反正人已經死了,死無對證,她說是誰就是誰。
“宮裡有刺客混入,禁衛軍到底是幹什麼吃的!是誰負責守衛梧桐殿一帶!”
皇帝大怒,拍桌喊人,明顯是要問責了。
李暮歌當然不會供出郭勇,郭勇算得上是良嬪的人,以後說不準還要用上他,現在讓郭勇頂鍋沒有任何好處。
“父皇,那刺客陰險狡詐,武功高強,而且還是宮裡的人,禁衛軍沒能防住他,確實有錯,好在後面是靠禁衛軍才將此人抓住,將功補過,還請父皇開恩,莫要責怪禁衛們。”
李暮歌起身行禮,引來其他人複雜的目光。
在皇帝震怒的時候,大家都習慣推出一個出氣筒了,只要讓皇帝將那口怒氣宣洩幹淨就行,別火燒城池殃及他們這些池魚,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在皇帝震怒的時候站出來,為皇帝選定的“出氣筒”說話。
十四公主是不是有點兒太莽了?她知不知道,她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甚至還沒有離宮建府得封號的普通公主啊!
她不怕開口引來皇帝的不滿,讓皇帝厭惡她嗎?
李暮歌當然不怕,她的人生就像是一場遊戲,選錯之後,大不了重頭讀檔再來。
雖然讀檔付出的代價有些大,跟真正的遊戲出入頗多,但讀檔就是讀檔,讀檔的好處就是她可以隨便試錯,只要有一條對的道路被她找到,她終有一日,能夠一路贏到底!
皇帝沉默了一瞬,半晌點點頭,“你說得有些道理,之後朕會派人去查清此事原由,給你一個交代。”
他說完,頓了一下,又說道:“十四,你是個好孩子。”
這話裡帶著嘆息,好像是在感慨什麼,太子和大公主身體一僵,表情變得有些不自然。
昨日的一場鬧劇究竟是怎麼回事,兩人心知肚明,左不過是攻堅陷害那一套,目的是皇帝屁股底下的位置。
皇帝同樣明白,他一直沒有戳破那一層窗戶紙,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很正常,只是他的孩子終究是偏離了他心目中的模樣,朝著他曾經的道路奔去。
皇帝有時候或許也會恍惚,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學堂之上搖頭晃腦的讀書,記憶裡可憐可愛的小孩子,為什麼會一轉眼變得面目全非,成為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人。
熟悉皇帝的人都聽出了他那一句話的感情,李暮歌作為在場唯一一個和皇帝沒打過幾次照面的“陌生人”,什麼都沒聽出來。
她依舊按照自己原本的設計走步驟,在皇帝有意將此事推到之後時,拿出一份證據。
“父皇,禁軍們找到了一些線索,或許能夠指向幕後之人的身份。”
“哦?將線索呈上來。”
皇帝有心先將李暮歌的事情處理完,他實在是無法下決心重罰大公主,於是生出幾分逃避的心思。
等線索呈上來,皇帝就後悔了,早知道將十四的事情放到後頭一起查,至少不會當著眾臣子的面,看見指向性如此明顯的證據。
李暮歌呈上去的證據,是一支箭。
這支箭一開始在梧桐殿,後來被大公主帶走了,李暮歌有意今日利用此箭來解大公主危機,大公主府的人自然將箭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