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軍前方,頓時由一條平穩的戰線,變化成一道凹凸不平的戰線。數百人與數百人的廝殺,逐漸地,後方計程車卒趕到,再度是數百人與數百人廝殺,而後,逐漸演化為數以千計的小戰場,無數的拼鬥。
雙方弓箭手後退,脫離最激烈的戰線,後退的過程中,雙方依舊不忘朝著對方陣型後面發射著箭羽。
針尖對麥芒,強兵對悍卒。
密集而又混亂,相互交錯交雜的戰場上,到處是揮舞的刀鋒,冬日之下,無數星光般的點點寒光斑駁閃耀。無數的吶喊,盔甲在碰撞,力量在釋放。這是暴虐的戰場,這是殺戮的原野。
依靠更長的戰術寬度,呂布軍逐漸呈現出對敵軍的包圍態勢,但是,在一些區域性,他們也有著被突破的風險。任何的戰術安排,都有利有弊,就看統領兵馬的將軍決斷。
“宋憲所部五千人,壓上去!”呂布注視著戰場,估摸了一下士卒們的承受力度,下令道。
呂布軍精力充沛的數千生力軍補充上去,頓時穩住了局勢,戰陣更為厚重,他們的優勢在進一步擴大。
不過,朱雋也沒有停止行動,他也繼續將一個個小方陣往前派出,而且動作比呂布要快,因為,他需要下達更多的命令。但是,精準地將各個方陣派到最需要的地方,一是填補了窟窿,二是擴大著區域性的優勢。
戰場的態勢,開始錯綜複雜起來。這時候,軍隊指揮官的命令已經很難下達到混戰在前線計程車卒們那裡了。更講究的,是前線基層軍官的指揮,以及士卒們本身的配合了。
意志是堅持的長度,鬥志是堅持的力度,配合是堅持的著力點。
狹路相逢勇者勝,逐漸演變為,堅持就是勝利!
士卒們都是汗流浹背,在咬緊牙關廝殺。呂布軍沒有達到完全包圍對方的目的,朱雋軍也是沒有突破對方陣型的跡象。
戰事可謂曠日持久。
“李默!領著你那一千步卒,趕赴前線,自主指揮吧!”呂布有心給他一個機會。
“諾!”李默道,領著人馬急匆匆而去。
“太史慈!看到沒有,那裡,很可能就是呂布軍的薄弱之處!你領著人馬,突破那一點!”朱雋也派出了得力幹將。
李默帶兵,從右翼加入戰鬥,表現得似乎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的。
另一邊,太史慈倒是再度發揮其勇猛的特性,長戟和背上的長弓交替使用,大力殺傷著面前的敵人,他手下,幾乎沒有一合之敵,所向披靡!太史慈前方,為之一空,他的人馬,緊緊跟隨他的腳步。
越往前,阻力和壓力越大,但是,太史慈酣戰不休,縱橫馳騁,處於勇猛狂暴之中。阻擋著的力量越大,前進的越艱難,說明,離目標也就越近!突破!再突破!殺!不知殺死多少敵人,戰鬥了多久,終於,太史慈的前方,豁然開朗!他完成了對呂布軍戰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