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收藏者 > 第十一章 樓船

第十一章 樓船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快穿之聖母線上虐渣 快穿之這個宿主太危險 快穿之逍遙人生 快穿:我成了女主的絆腳石 拯救黑化炮灰(快穿) 穿書後,我成了反派的白月光 繼室重生手冊 重生後萬人嫌靠全能副業火爆全球 陰鷙反派的小美人(快穿) 滿朝奸細,開局覺醒帝王之眼 邪君的第一寵妃 南城亡事 從草莽皇子到千古一帝 [綜漫]Mafia白月光竟是我自己 九吃回頭草 被偏執男主盯上後 鬼殺隊團寵是鋼鐵直女噠 探花 朱家小聖人 我為紅樓來

“這就對嘛……”

“那麼已經摸清楚這裡的情況了嗎?既然都到了地方,也麻煩再看看這附近的情況,我們也好繼續探查下去……”

花贊拿著手電筒四下照了照,打量四周的情況,頓時將那些人的注意力引開了。

“那些家夥都不是簡單的貨色,能混這一行,吃這碗飯,手上多少也沾了血,你以為他們不敢對我們做些什麼事情嗎?”

花贊原本嬉皮笑臉的模樣,在扭頭訓責秦亭他們的時候,變得十分嚴肅。

“在這深海之下,說不準會出點什麼事情,到時候他們下點黑手,我們甚至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到時候他們只要找個藉口,隨便就搪塞過去了,沒人會追究死人的事情!”

花贊是他們之中,混這一行最久最精的人,他親眼見過很多事情,也深知這一行的水到底有多深。

秦亭和張子陵久久沒有說話,他們只不過是碰巧陷進來,根本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兇險,險些沖動起了沖突。

那些人能夠被請來,也是在這一行裡打滾多年,至今還能夠逍遙自在,沒有些手段,就死在鬥裡陪葬了,秦亭他們就算怎麼厲害,在這個脆弱狹窄的古船裡,也架不住這幫人。

“有時候,兇險的不是鬼怪,而是人心……”王莽也嘆了一口氣。

樓船的甲板之上,建有重樓,都重樓一般分三層,第一層為廬,第二層為飛廬,最上層為爵室;這一艘樓船規模很大,想當年行駛在海上,是何等宏偉壯觀。

眾人都是偶然間進來的,身處樓船的最上層的爵室,在未知的情況下,眾人都聚在一起,緩過神來,才開始摸索這一層爵室的情況。

手電光發散開來,照明瞭這艘沉沒千年的古船,登入這一艘古樓船的人很多,這裡積蘊千年的死寂詭異的氣氛,倒是沖淡了不少。

冰冷的手電光照映之下,赫然照亮了倒在地上的屍骨,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對秦亭還是有一定的心理沖擊。

“這些家夥的甲冑……怎麼看起來不像是漢人啊?”有人注意到披掛在屍體上的腐朽盔甲,撥弄了幾下,看出了些怪異。

“這是日本獨特的大鎧!”有人眼尖,認出了那一身鎧甲。

大鎧,是日本所特有的盔甲形制,它大約誕生於平安中期,到鐮倉末和室町初達到大成。

“這一些倭寇怎麼會出現在樓船之上?”秦亭皺眉,他是學歷史的大學生,敏銳的意識到有點不對勁。

這艘樓船,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船制了,然而這裡竟然詭異的出現了古日本的兵甲,承載著他們的古樓船,最後沉沒的地方,竟然不是通往日本的海途,而是屬於中國的南海!

這是一段埋沒在歷史煙海裡的一件詭案!

“這些屍體有點不對勁啊……?”有人盯著那些屍骨,有些驚疑不定。

“確實……”有人立馬也注意到了。

在這種潮濕的地方,屍體原本應該完全腐敗掉了,但是詭異的是,在骨骸上面,竟然還有一層腐敗的人皮。

活像體內的血肉都被吸幹了的狀況!

屍骸都還握著嚴重鏽壞的武器,大槍橫在身上,環首長刀都已經出鞘,明顯那些家夥在死前,遭遇到了什麼事情。

“怪了……你們看看這爵室的磚牆!”突然間有人大喊。

原本眾人的神經已經有些緊張,一聽那一聲叫喊,頓時身體都繃起來了,手電光刷刷投射到周邊的牆壁上,眾人當下愕然。

只見滲水的青磚室牆上,爬滿了類似樹根的東西,那些盤根錯節的根狀物,緊緊紮根在質地細密的青磚牆上。

樹根攀附生長在青磚古屋上並不是不可見,秦亭往日跟隨爺爺生活在鄉下,也曾見過這樣的狀況,但是事情發生在水下的深海之中,卻變得極度妖邪。

眾人都不是沒腦子的人,怎麼可能不當一回事,一段時間裡,所有人都死死盯著妖異的“樹根”,都一聲不吭,樓船爵室之內,頓時陷入死寂,氣氛驟然變得十分壓抑。

就在眾人沉寂的時候,爵室磚牆的破口處,卻突然爆出了聲響,又一組人員下水前來。

“上面情況出了變化,海上有別的船隻正在靠近這裡,要加快速度,不能讓別人發現這裡的一切!”

雖然突然間換了環境,但是那家夥很快適應過來,立即告知他們海面上的情況。

原本海上平臺上留守的人員,此刻都下海了,陸續登上了古樓船,原本他們只是作為後備人員,此刻都被指派下來,加快取寶程序。

“該你們前鋒探路了!”突然有些人扭頭看向秦亭他們,神色不善。

事出反常必有妖!察覺此處隱現的詭異,那些人都不敢繼續冒險,因此轉頭逼迫秦亭他們。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大清疆臣。 我在國子監當廚娘 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