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一章詭秘
今天是秦亭大學暑假的第一天。
昏暗的房間裡,秦亭藉著一盞臺燈的燈光,終於把《葬經》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對比。
幾個月前,他從陳子若那裡取回了古籍,一直在研究其中的隱秘。
為了研究爺爺留下古籍的秘密,秦亭花了一個多學期的時間,重新找了一部《葬經》,仔細對比研究,希冀找出其中暗藏的玄機,可惜秦亭對風水不熟悉,一直無法參透其中的玄機。
隨著爺爺遺留的古物逐漸浮出懸秘,秦亭這才開始察覺到他爺爺的不簡單,也更對爺爺的過往感到好奇。
他不知道,爺爺究竟從何得來鬼燈,在哪裡得到袁寧所沉睡的紙傘,更奇怪的是,竟然留下一部毫無奇特的古籍。
秦亭又一次粗略的翻了一次古籍,同樣是看不出什麼蛛絲馬跡,最後都有些煩惱了,幹脆把書扔一邊,不去理會了。
“一本無聊的《葬經》,至於那麼精貴的紫檀木盒收藏嗎?”秦亭拿起書盒,有些不解。
因為他能夠看得出這紫檀木盒大概是清代物件,談論起經濟價值,憑這紫檀木盒的造工,都遠超那一部破書,秦亭確實頗為不解。
紫檀書盒雖然沒有精美的雕飾,但是卻給人古樸大氣的感覺,紫檀的材質緻密堅硬,色調呈紫黑色,類似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
紫檀非百年不能成材,並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紫”寓意著祥瑞,在加上紫檀特有的優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兩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視。兩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種紫檀傢俱、飾物。這些東西在當時來說,就實屬極品,更何況流傳至今?
正因為知道書盒的珍貴,這才讓秦亭注意到那本平凡普通的古籍的不對勁,要是普通人都會對紫檀木盒寶貝的不得了,更別說真要往裡面收藏書籍。
“難道那《葬經》裡真的有什麼奇異之處?”秦亭疑惑自語,但是他的眼睛卻沒離開過手中的紫檀木盒。
因為經過一個學期,整整半年的研究,秦亭什麼都沒有發現,只能由袁寧看看那《葬經》之中,是否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可惜袁寧一直沉睡,沒有轉換回來。
由於注意力一直放在《葬經》之上,秦亭一直都沒有好好看看這紫檀木盒,如今越玩賞這古雅的書盒,秦亭就越是喜歡,一時間有點愛不釋手。
秦亭細細把玩,突然就發現盒子內部有點不對勁,底部的內壁似乎留有一條極其細密的縫隙,不認真看的話,根本看不見。
秦亭就是因為一直專注於紫檀書盒內收藏的古籍,而忽視了對書盒的注意,如今發現異樣,自然又驚又喜。
秦亭立即找工具,小心翼翼的掀起覆蓋在底部的紫檀薄板,果然發現不對勁,裡面果然有東西!
那是一張極薄宣紙,已經泛黃了。
那紙張看起來纖薄脆弱,秦亭拿起來的時候不由的格外小心,生怕一個不當的動作,便將紙張毀壞。
當秦亭拈起薄紙,異常小心地將整齊折疊的纖薄紙張攤開的時候,發現裡面的內容並不是秦亭想象中的什麼藏寶圖,而是小篆印文。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亭看著那八個曲扭的鳥蟲形篆字,晦澀的翻讀出其中的內容。
“這是……”雖然印文模糊不清,但是秦亭在辨認出來的那一刻,卻無比吃驚。
這印文的內容,竟然與失傳千百年的和氏璧上的篆文一模一樣!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期間,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系起來,而它神秘的失蹤,成為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後,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於是和氏璧就成了國璽,代代相傳。
秦亭很想認真的看清楚這傳國玉璽的輪廓,但是印文過於模糊,斷裂不清,幾乎不可辨認。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透過有限的文字記載中的描述加以想象,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禦璽,而隨著朝代的更疊,該禦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所以秦亭感覺大為可惜。
和氏璧作為傳國玉璽,由秦至漢,三國至隋,唐及五代,作為傳國玉璽,一直為鎮國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