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年3班學員編號22號商薄荷又請假了嗎?果然是有一些問題嗎?”
這是第五次請假,時間達到了三天。就連餘洋這個看上去不怎麼靠譜的老師也找過商薄荷詢問,不過對方雖然沒有相關的醫療檔案證明,可是光是那臉色就能夠看得出來商薄荷的確處在一種非常糟糕的狀態。
從葉文白的角度來看:腳底輕浮,走幾步路都搖擺不定,真是“風一樣的女子”。
因為分在兩個班,淩嬋並不是很清楚商薄荷的情況,似乎兩個人會在特定的時候待在一起。當然,平時商薄荷在學校的話,在沒有事情的情況下會跟著淩嬋。
而在葉文白的班級裡,那位眼鏡男生同樣注意到了商薄荷的情況,也知道了當初他所看到的那個人是誰。
現在,眼鏡男生處在一種心理焦灼狀態。
“怎麼辦?要不要跟老師說是?可是,可是……萬一是誤會……不,不會的,已經看到兩次了,一定不會是眼花了!可是,和老師談的話……”
在心理上,學生往往是不太喜歡跟教師訴說一些關乎他們自身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兩者在某種層面上是相互“對立”的。
但是,學生們也會有這樣一個通病:遇到事情會想到老師。
比如,打架了,要勸架總會有人去叫老師。
“青春期的小孩嘛,都是這樣的。獨立又獨斷,叛逆之下又會帶著對本質的追求。所以才說,引導學生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老院長曾經如此教導葉文白,後者也銘記於心。
眼鏡男生還有一個怯弱的問題,他擔心教師的介入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好心辦壞事的人在社會上比比皆是,不是一個兩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向來都希望在學生這個群體中自我解決。一旦有不屬於這個群體的外界力量教師)介入,事情或許會解決,可也可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以前,眼鏡男生遇到過一件事情。
班上,有兩個人打架,他跑去找老師。
結果,後來這兩個人表面上和好,內地裡卻始終針鋒相對,甚至在放學後扭打。眼鏡男生再去找教師,那個老師卻表示“學校外的事情要先搞清楚‘真實’才行,你要先找到他們打架的證據……”之類的。
鬧到最後,兩個人之中有一個人永遠地躺在了病床上成為了植物人,而另外一個似乎也受到了重傷,一輩子不能夠進行劇烈運動,走幾下路就會渾身冒汗,手也提不起東西,握不住筆杆之類的小東西。
對此,那位教師還在班上說明:“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的苗頭,你們要先跟我聯系,免得發生我們不希望看到的悲劇……”
很完美地,那位教師推卸掉了一切責任。
而眼鏡男生呢?他內心從此對教師這個群體産生了不信任,以及排斥感,進而也對其他人産生了距離感。
只不過,葉文白在他的印象中十分奇妙。
每一次,在語文課上,葉文白“偶爾”會叫到他。
眼鏡男生喜歡聽他的課,因為葉文白講課的確十分有意思,有種講故事的風趣——當然,偶爾是冷幽默。
一年3班的語文課代表就是眼鏡男生,這是葉文白自己決定的。
一個沉默的學生,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他盡可能地接觸人,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
身為語文課代表,不可避免地要告知語文老師的一些通知,搬運語文書籍和作業本之類的。
在這個時候,一些學生自然會表現出友好的態度。
“我來幫你拿一半吧。”這樣簡單卻溫暖的話也會從學生們的口中化成泉水沁入對方沉默的內心。
和商薄荷相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是第一個主動跟他道謝的人。
嗯,也不能說是道謝,只是說了一句——麻煩你了。
就此,女神的一個不經意間的舉動,使得騷年陷入了暗戀的心理。
遲疑了半響,眼鏡男生深呼一口氣,暗自為自己鼓勁,來到了葉文白所在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