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官方沒有證據,而且這種事可不興大聲說,難道告訴大家,以後‘道路以目’,不要交流嗎?”
“不至於……斷網,馬上減少90的傳播。”
這句話一出,一度沒人刷屏了,靜默了好一會兒,才有人悄悄發一句:“不是,我掉線啦?”
在“喪屍go”剛剛發布聯機版,末世生存團從線上團戰發展到線下械鬥後,一度引發的“網際網路靜默”再一次發生,甚至比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有些危言聳聽,但哪怕百分之一的可能,如果“交流即汙染”是真的,那麼“網際網路是克蘇魯汙染區”就會從一句調侃變成對事實的客觀描述。你偶然的一次重新整理,不小心點開的影片,私信裡掉san的謾罵,都會切實地攻擊你的理智,把你拖入汙染的泥淖。
一個人一生在現實中接觸的人,可能只有幾百個;但一條被不小心頂上去的高贊評論,就有可能讓這個id收到上千人的謾罵,更不用提在網際網路吃飯、自嘲“化糞池中刨食”的博主們,一條熱門影片就能讓他們接觸數以百萬計的人類,是現實中一個普通人一生接觸人類的上萬倍。
如果邪教思想能透過網際網路在很短的時間裡毒害數以百萬計的人,那麼沒理由邪神的汙染不可以。
賬號注銷潮再次發生,而這次注銷後的人或許連遊客登入都會非常謹慎:不僅僅發言是危險的,連旁觀也一樣危險——深淵不可直視。
就連白牙島的官方直播,彈幕也明顯冷清了。尤其當稀稀拉拉的評論區和龐大的觀看人數形成鮮明對比時,就更讓人唏噓。
“……沒想到末世還沒來,網際網路就先死了。”
這句彈幕孤獨地飄過,直到消失在螢幕邊緣,也沒有一個人回應——這一幕竟然有點兒毛骨悚然,彷彿正在觀看影片的,全是不可選中、不可互動的量子幽靈。
“倒也不至於如此,”洛書也注意到了“萬馬齊喑”的異常狀況,很快想到是怎麼回事,“謠言還要重複一千遍呢,洗腦需要的次數只多不少。如果一個平臺到處都是惡意傳播汙染的東西,那肯定會被封掉的嘛。”
“你看我們豚玖,”洛書立刻拉出一個正面典型:“汙染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在洛書“說兩句”的示意下,程玖無奈道:“事實上,接觸連山學著作本身就是有汙染機率的,甚至比透過交流發生汙染的機率更高——我不是讓大家不要讀的意思。”
“隔離汙染是有技巧的。最初接觸連山著作的時候,可以使用‘情緒隔離法’,先透過第三方的轉述來瞭解內容,不直接閱讀原著,避免直面瘋狂混亂的情緒沖擊。等到已經大概瞭解內容,有了心理建設,再讀原著,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沒想到這句話被急於自救的網際網路平臺奉為圭臬,很快就有平臺開發出了“人機隔離”機制:
在原本的“青少年模式”外,增加了“人機隔離模式”,該模式下,使用者看到的評論內容全都是經過平臺ai無感情轉述、降低情緒化和攻擊性的版本,畫面則調低解析度,變得極其模糊,使用者可以在看完“人機版”後,再決定要不要觀看高畫質版影片,或者調出發言者的原文。
當然,因為算力有限,暫時只處理最近三天的資訊,在“人機隔離模式”下,預設只看最新。
有沒有隔離汙染的作用、是不是行為藝術另說,至少這麼一套操作下來,賬號注銷率確實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