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提前錄制課程影像,是因為我有一些不好的預感;如果我們確實是以這種形式見面,就說明我果然發生了意外。”
“但請大家不要因為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便將我的一得之見當做事實——這二者之間並無必然關系。對這門課程的內容,我希望大家始終報以最大的懷疑來看待。在接觸一些危險的知識時,懷疑是對心智的保護。”
“我對先秦禁書,尤其是《連山》《歸藏》的研究,始於秦桓教授的一篇手稿。如果不是秦桓教授在參與三星堆九號祭祀坑的挖掘工作之後失蹤,這門課本應該由他來上……”
好家夥!
前後兩名任課教師,一個失蹤,一個發瘋,這門課是什麼黑魔法防禦術?
但如果拋開這些“場外資訊”不談,楊海移後面教授的內容,就變得十分正常了。
“眾所周知,《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篇目均疑為偽作,《商君書》漢時有二十九篇,現存二十六篇,其中二篇有目無書,故實際僅存二十四篇……”
“之所以要研究這些古籍殘篇,是為了穿透歷史,去認識那個‘神的時代’。”
“一直以來,夏朝的存在飽受大秦學界的質疑,蓋因其歷史以傳說和神話之形式而存在……”
講完了考古神秘的先秦時期的必要性,楊海移繼而從《連山》《歸藏》講起。雖然原本早已失落,但根據歷朝歷代典籍中的引用,仍然可以部分地還原出這兩部先秦秘書的內容。
“很多人認為,《連山》《歸藏》是古代巫蔔之書,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這兩部與其說是巫蔔之書,不如說是預言之書。”
“《連山》語出‘艮為山’,八卦中艮為土,代指有形的、物質的世界;‘連’為轉化,物質世界化生出萬物生靈,此為‘連山’。”
“所謂《歸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藏’為‘水’,水為無形之精神、智慧、知識、道理……”
雖然環境十分陰間,但課程內容之正常,就是放到外面當做公開課,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但有道是,心裡有那啥,看什麼都是那啥。洛書作為一個“心裡有那啥”的人,看似尋常的課程內容,還是讓她給嗅出了不尋常的解讀:
《連山》講有形的物質世界,《歸藏》說無形的精神與智慧,二者結合,楊海移的解讀是,有形是由無形化生而來,換言之,物質是由精神化生而來。
放在充滿唯心主義氣息的先秦時代,這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結合“混沌”或者說“亞空間”,那麼問題就大了!
洛書自動過濾了她搞不明白的國學思想,提煉出了自己聽到的:如果“世界”是有形的物質,而“混沌”是無形的精神,那麼先民認為,世界是由混沌化生出來!
這種觀點未必正確,但如果換成“怪物是由亞空間化生出來”,那麼就能夠解釋洛書遭遇的兩次事件了!
老師講到哪裡,洛書已經不知道了,她正忙著頭腦風暴:亞空間是如何“刷怪”的?
“羅伊姨媽24h”便利店的老闆,僅僅是睡了個午覺,醒來就變成了怪物;而公共浴室的不知名受害者,則是在看到邪教符號後,發生了異變。
前者的機制尚且不明,但後者說明,存在人為的“刷怪”途徑——或許僅僅是一個符號,或許要配合某種儀式,總之就像一個“f5”按鈕,按一下就重新整理一個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