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山起輦谷扎戶邱特山是皇家陵寢,只有歷代大汗可以安葬,雖然拖雷不是大汗,但是拖雷是攝政王,監國兩年,他名義上不是大汗,其實行使大汗權利。
送葬隊伍到達陵墓,建造陵墓士兵約一百多人早已守候兩邊,唆魯禾帖尼和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等蒙古宗主親王、臣僚勳戚下馬,蒙古騎兵也立馬下了馬,低頭豎立默哀,站在兩旁。
薩滿法師為拖雷做完法事祈禱昇天後,建造陵墓士兵便將拖雷靈柩抬下馬車,下葬陵墓,陪葬了一些拖雷生前遺物。
這陵墓不比漢人皇帝,親王陵墓大,但是在蒙古簡葬帝王等級中,算是比較大的了,當然不能和成吉思汗陵墓比。
唆魯禾帖尼和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悲痛欲絕,用蒙古特有的禮儀方式和拖雷含淚告別。
一切完畢後,建造陵墓士兵復土填墳,一百人一起行動,很快填平墳土。
填平墳土後,忽然,幾個建造陵墓士兵吹了一下口哨,不知何時,只聽深谷處地動山搖般馬蹄聲音不停傳來,幾百匹戰馬馳騁飛奔過來,嚎斯長叫,好不壯觀,來回在拖雷墳墓上地表踏平。
驅馳龐大的馬群在葬地來回狂奔,掃滅痕跡,方圓幾里,馬群飛踏平地,眾人也不知道墳墓在哪裡了?彷彿眨眼工夫,就不見了。
在墓葬踏平之後,建造陵墓士兵憑方向感覺,在拖雷下葬地方,牽來一頭母駱駝和一隻剛剛出生不久的小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將小駱駝殺死把血淋在這個墓地上。
這是蒙古皇家密藏特有的紀念方式,後人要祭拜的話,就會牽著這個母駱駝一起過來,它停在哪裡,並且發出悲鳴的哀嚎,在一個地方徘徊、哀叫,就說明這個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不止如此,陵墓周圍還插箭矢為牆,圍成了一個方圓三十里的禁區,不準任何人靠近,方圓數十里內均為禁地,等到來年草木叢生,人馬散去,根本無法辨認墓葬所在,然後派重兵守衛。等到第二年地裡長出草來的時候把守計程車兵就可以撤走了,因為那時候就沒有人能夠看出這裡埋葬過人。
按照密葬規矩,建造陵墓士兵都得處死,蒙古宗主親王,臣僚勳戚看著這一百多士兵,連忙下跪,隨後,送葬大軍也下跪行禮,聲勢浩大,一蒙古宗主行禮道:“得罪了!日後你們的家小,我們會照顧到老!”
唆魯禾帖尼和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見下,實在不忍心將這一百建造陵墓士兵處死,但是蒙古密葬規矩,他們也沒辦法!
不等蒙古大軍動手,這一百多建造陵墓士兵各自明白自己要做什麼,於是拔出腰中的匕首,橫刀自刎,瞬間,這一百多建造陵墓士兵紛紛倒在了血泊之中。
這一幕,大家看了很震驚,也是無奈。
建造陵墓一百多士兵自刎後,隨後十輛大馬車拉來十車乾柴,一幫蒙古士兵將這十輛馬車乾柴架起,紛紛將這些自刎士兵整齊放在乾柴上。隨後,十多位薩滿法師舉旗招魂,一陣唸咒,一宗主舉起火把講這些士兵火葬了。
熊熊十團烈火,燃起半邊天,不會兒,全化為灰燼。
結束後,留下一百多士兵守衛陵墓,這一百多士兵都是經過嚴格挑選出來的,非常忠誠。駐守時間為一年,一年後,這裡長滿青草樹木,看不陵墓地址,守衛士兵就可以撤退了。
所有事情完畢,大軍正待返回,唆魯禾帖尼和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等蒙古宗主親王、臣僚勳戚便再次和拖雷含淚告別。
在返回的路上,他們唱起了蒙古思念親人的歌曲,歌詞也很感人,曲樂悠揚,越聽越悲傷,唆魯禾帖尼這一路全是以淚洗面,三子看後,很擔心母親,紛紛在左右安慰。
一路上歌曲悠揚,不知不覺,日出日落,彷彿會兒工夫就到了哈拉和林城皇家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