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發明的閃電戰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
它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和重點武力,把敵人的飛機炸燬在機場,取得制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系統癱瘓,直接打擊或穿『插』分割包圍敵軍。
閃電戰就是奇襲、快襲集中加在一起,將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可以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威脅之下喪失士氣,從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就會立即崩潰!
用戰略和戰術課程來代替周坤人等對歷史的認識,當不便提前對辛報國等透『露』不久後古德里安發起的經典閃電戰術。
暢鵬亦看出辛報國等人以戰練戰出精銳的總體思路,可讓自己的部隊與具有相當戰力和作戰經驗的鬼子師團對戰,他的感『性』超過了理『性』,但在建立勝利信心和循序漸進的練兵方面,暢鵬自認利大於弊。
辛報國自然具備統領全軍的能力,待新作戰計劃完成,為搗『亂』敵軍的思維,華夏軍團動用100噸炸『藥』、上百桶油料和數量不少的罈罈罐罐,人為製造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從爆炸現場抬出的軀體不下數百人,傷者無數。
一場‘氣急敗壞’的現場軍事裁決和‘莊重’的祭奠儀式後,華夏軍團後撤100多里。
當晚的有心者挖出殘肢斷臂來認證,他們可不知曉埋著的是偽蒙軍被火箭彈和炮彈炸死的傢伙。
日本侵華期間有多位實權親王,大多不得好死,可有一位參戰親王不但在戰後免於審判,還被益為和平理念的倡導者。
澄宮親王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其本身非常熱愛想往軍旅生涯,年僅22歲便參與侵華作戰。戰後其發表《作為日本人對華夏事變的內心反省》,曾引起軍內反對勢力的極大反感。
表面上對於日軍在侵華期間的暴行、掠奪懷揣極大的不滿,身為天皇親弟弟的澄宮親王絕非好鳥,他不過是‘命不好’,碰上他一輩子的剋星,升遷之路被生生的掐斷。
歷史上的澄宮親王在侵華日軍南京總部任大尉參謀,兼任貴族院議員和日本皇室會議成員。戰爭期間其的作戰指導包括偽裝欺騙、包圍、突破等及其巧妙的作戰,認為日軍在江南殲滅戰中只需一個師團就可輕取常德。
1944年為大本營參謀,他與軍內反對東條英機勢力有聯絡,曾密謀發動政變,計劃暗殺東條英機後自任華夏派遣軍總司令,但政變沒有成功。因為這個事件,天皇方對他很忌憚。
“親王閣下,特高課發來支那軍彈『藥』庫發生激烈爆炸的訊息,一天之後支那軍團便全體後撤,支那軍內部必然出現很大的問題,鄙人覺得進攻時機已經到來。”第一師團師團長河村恭輔很恭敬地說到。
兩個甲級師團和一個乙級輔助師團組成的奇襲西路軍,無一個軍的編號這很不正常,如果聯想到親王的身份與年紀卻也合乎邏輯。名義上觀摩戰事的澄宮親王,如戰事順利,戰功便成為他火箭提拔的理由。
“前田將軍、笠原將軍,你們怎麼看?”一箇中尉軍銜的傢伙敢於如此詢問兩位中將,其中貓膩不小。
第八師團師團長前田利為中將和第23師團師團長小笠原中將對視一笑,想到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的交代和石原莞爾少將在出徵前拜會的話外音,當即贊同河村恭輔的提議。
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震驚日本朝野,石原莞爾堅守崗位,在整備參謀的任上果斷指揮嚴厲鎮壓,得到統制派好評,1937年3月晉升為少將,並被任命為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
石原是所謂的“行動派”,當上作戰部長遂改組了參謀本部,成立了一個“戰爭指導課”,使之具備了貨真價實的“戰爭指導”機能。改組以後,作戰部集中了參謀本部90的許可權,石原部長成為了實際上的參謀次長。當時的參謀總長是皇族掛名的閒宮院載仁親王,實際行使權力的是參謀次長。
北路日軍凱歌連連、上海事變的淞滬會戰捷報不停,口口聲聲“三個月滅亡華夏”、駐停多天的倭日西路軍已躍躍欲試、燥動不已。
特別在上海,十數萬佔據絕對優勢華夏軍隊,除2個精銳師外,尚有2個裝備德國150毫米榴彈炮的重炮團,加上坦克、空軍助戰,居然連僅僅海軍陸戰隊與緊急動員退役軍人、合計不過4000人的守備部隊都無法攻破,囂張氣焰十足的日軍和嫩芽般急於建功的澄宮親王忽略了一貫低調的華夏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