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扣動扳機手指動作的輕重,造成槍口輕微擺動、對射擊命中的影響。
‘人槍合一’的訓練方法開始後,西海灣的步槍手和狙擊手晚上抱著睡覺的不是姑娘,而是他們的步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狙擊手們需要背誦彈道表和計算風向、海拔高度、空氣溼度等的射擊要素,在遠距離發射槍彈前及時調整。
而步槍手400米的中遠距離射擊,以98k步槍1000米的有效射擊距離,經過系統系列的練習後,直瞄速射必須擁有50的準確率,即400米以內的可視目標,打兩槍便中一槍。
從此,西海灣守備軍每一個戰鬥班最多5名的步槍手,成為考核和選拔最為嚴格的單兵種。
新兵營配發的是步槍,下到連隊拿著的也是步槍,誰一旦被定為步槍手便升職為上士。當步兵班的步槍手配置足額,其他的兵士遂只能擔任其他的單兵種。
西海灣軍隊的敵手,從600米外將開始倒黴。
600米跑到400米的距離,博爾特200米世界紀錄為19.19秒,而倭日人的短腿即使把戰場當成跑道,身穿運動服空手奔跑都要超過38秒。
但38秒足夠狙擊手打光一個10發彈匣。無論是否是移動目標,十不中一,那名狙擊手便下課。
再而400米至200米這個距離接近所需要的時間,一個班45名步槍手,同樣至少亦可打光10步槍發子彈,即使只有百分之20的命中率,倭日一個班將被報銷。
剩下的日軍便開始享受到被衝鋒槍點射的快樂了!何況還有輕重通用機槍。
不計炮兵和擲彈兵,倭日一個純步兵大隊1100人,在西海灣守備軍一個連9個班的打擊下,尚未開始對戰對射,便將損失10的兵力。
待日軍一步步地近前來,在守備軍中近程強大火力的打擊下,拼著一個連不要,日軍大隊亦打光。
而西海灣守備軍一個營對陣日軍一個大隊,兵力相等,最多以30的最高戰損,遂將完勝日軍。這即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
透過最為普通的數字計算,暢鵬找到並掌握了對付日軍的最終方法,這便是‘人槍合一’。
為何說是最終方法!以軍力和武器裝備的對比,西海灣在穿越者明確佈置下,一切均以打擊和當對打擊日軍為主要目標。
何以為‘當對’,便是除海軍外的空軍與陸軍的當對。從部隊的兵力設定、各型別的武器配置,包括飛機、坦克和大炮等地絕對領先剋制,到輕武器的對比,最後便是單兵對戰能力的對比。
小日本的老兵難對付。是的,日本老兵具有組織能力,雖然拿著裝備了幾十年的單發上彈三八步槍,遠遠地便一槍一個準。
不要以為槍是那麼好用的,遠距離打不準,你全部拿著兇猛火力的衝鋒槍,卻被敵人一個個點名,連頭都不敢冒。待鬼子的擲彈筒上來了,就等著挨炸。
難怪一箇中隊的鬼子敢攆著民國軍一個師的屁股後頭跑,因為國軍只有捱打的份。
他們輕機槍沒有幾挺,沒經過嚴格訓練的機槍手,手指一個抖動,子彈便飛到天上去了。重機槍更少,定在那裡不動,迫擊炮一炮就報銷。
那西海灣特區呢!具備了基礎工業,尚有著‘土地出讓金’、獨有藥品產品等的貿易出口等‘洋人’財力的支援,加上自身擁有的超時代技術力量與經過後世戰場考驗的軍事理論意識及認識,西海灣守備軍的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將高於於日本。
小日本尚為圖謀‘大東亞共榮圈’準備了十幾年,西海灣遂對打擊它準備十幾年。
一切的一切,局勢恰恰是敵明我暗,暢鵬掌握著歷史和倭日的一切內外情況與動向。
有了對歷史的認知,日本的一切在西海灣面前都是透明的。它的兵力、裝備和戰略意圖,甚至於它的最終滅亡式結局,這就是不對等。
8年,8年前穿越時只為自保,抗戰也就打了8年!到1937年,且還有8年,咱能訓練處多少合格的軍官與老兵!
目前的暢鵬反而覺得時間太多太長,那一場能否遏制的戰爭?當不做想。
如果世界大戰不會展開,8年以後,應該是倭日人抗華了吧!
喜歡血染軍魂請大家收藏:()血染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