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伐完結後,民國實行統一,但裁兵編遣工作即為導火索。1929年,華夏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展開。
最終蔣介石、張學良一方保住了政權,贏得了勝利,反蔣聯盟瓦解。
西海灣特首的鄭州之行,遂沒有達成任何一項成果,甚至對李德林數次擁護或打著汪精衛旗號的行為意識,都沒能起到任何的影響作用,李德林依然將老蔣當對手、當對頭。歷史就是歷史,不容改變。
但暢鵬認為自己此次的成果豐厚,別人看不見,是尚未體現而已。
老蔣也可伶,儘管他先是孫逸仙、後搭上了宋家,卻是一步步、一場場打下來的江山。雖然大家勢均力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誰誰打來打去,均都沒下死手。
張漢卿一個東北易幟,再來個入關擁護統一。遂決定了民國的走向和民國的真正趨勢。如果張漢卿日後對老蔣說,促使其作出‘正確的決策’來自於西海灣特首提點的話,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成果更大!
當日,五人吃了個豐盛的便餐,既然西海灣特首不喜歡‘張揚’,轟隆隆開進鄭州大校場的西海灣部隊均獲得了不‘張揚’的接待。
期間,何婆婆一人如履針氈,深怕這舉世聞名的老流氓又說出什麼話和做出何樣不良舉動來。從此在他心裡留下了病根,只要涉及西海灣方面的人或事物,何婆婆有多遠躲多遠。
飯後,作為第一主官的老蔣留下了,一杯香茗端上,他說道:
“暢鵬兄,國黨召開了第二屆四中全會,老兄你大才,何不出山為黨國社稷著想!總理當年可催促兄才入黨報國。”老蔣又再試探。
1928年2月2日至7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二屆四中全會,全會組成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委會、任組織部長的中央黨部,從而加強了蔣的獨裁地位。
緊接著,8月8日至15日國民黨又在南京召開二屆五中全會,透過《政治問題決議案》和《整理軍事案》,任命蔣介石為國民政府主席,並決定加強中央集權。
從此,以蔣為首的國民黨控制了國家政權,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專政。
“志清兄,其實我一直都在等著這一天。說什麼相人術不一定是真的,但總理在與王某人最後一次見面時,曾經叮囑一定要多多護持於你,說那汪兆銘非擔當重任的料子,今日總算不負重託。否則你那起軍的黃埔與我西海灣何干。西海灣武裝部隊編練處何以單單便選址黃埔,大總統早已在替你佈局了。”
你蔣志清耍手段,我亦還給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繞也繞糊塗你個老蔣。何況暢鵬所做的、所給的、所說的,哪一樣不是真的,真的當然便假不了。
“志清如何當得總理青睞,原來大總統攜帶志清前往西海灣便已是遠瞻,令志清何以為報!暢鵬兄在總理的心裡總也念念不忘。如兄出山,哪裡有志清的去處!”蔣志清回憶往日點滴,面容上真情流露。
說得對頭,你老蔣日後不服誰、搞誰也別來搞我,現在還得在給你上點眼藥:
“志清兄,民國此載算是表面上的統一,粵桂晉豫魯誰服誰,我看還有一戰啊!”
“兄才此般說,想是得到訊息,桂系與你相熟,對蔣某人亦多多掣肘,暢鵬兄你說我該怎麼辦?”
一句孫總理的囑託,把老蔣最後一點面子與尊威給去掉,此刻的老蔣可以說便是‘唯命是從’。
“怎麼辦?涼拌!我說過西海灣不會、亦不能參與到你們任何人中間去。李德林、白健生亦不過是故交與鄰居且罷,那些個閻老西、馮布衣、張發奎等等的,我一個都不與理會。”
縱然暢鵬明言表態不會幫助老蔣,遂是對老蔣最大的幫助,老蔣心裡大喜,說道:
“吾兄大義!民國統一不能只是表面上的。志清不求一呼百諾,但且令出如山,國民政府方得施良政、務民生,日日征戰、資源枯竭,華夏難離列強手肘,民族皆難自治啊!”
想不到這老蔣還有如此的面面觀,成不了君主遂系梟雄,雖名不副實,他也是民國的元首、政府的主席,國家的總統。
“志清,你可知曉我貿然去天津衛幹什麼?”
暢鵬話題突然地一轉,問得蔣志清迷糊,他說道:
“西海灣商貿團出訪,我便尋思暢鵬兄是否有深意,卻不成想你去天津衛搞出那麼大的事。志清願聞其詳。”
“志清啊,我跨越艱難,從舒舒服服的老窩裡走出來,可都是為了總理的囑咐與託付,全都是為了你啊!”某人利用他的歷史知識耍流氓了。
“為了我?”蔣志清的嘴巴張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