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已在馬裡山眼見為實,但整個西海灣不過2萬多平方公里,要滿足1000萬人口需要,馬安逸心裡依然沒底,勉強答應會盡力。
暢鵬笑笑,也沒給他太大的壓力,自己心中有數,合理的田地分配和包產到戶那巨大的作用,豈是你馬安逸能明白的。
有著羊城王家“富可敵國”的支援,便能養活西海灣民眾一年以上,在不購進大批次軍用裝備和物資的前提下,省吃儉用支援兩年沒問題。
而這兩年便是著重於建立農業、工業、商業基礎的時間段,終於有了足夠地盤的暢鵬,將掀起西海灣第一輪建設的高潮。
劃歸西海灣的上思和名義上的科技開發區邕城、賓州,待下一步再定調。上思縣要等陸廷榮被新桂系幹掉的時候才好收取。
不然,他陸廷榮老家龍州哪容他人酣睡!邕城則需要在八桂局勢基本穩定的時候,從新桂系手中要下來,建成一個對他們也有好處的八桂經濟、文化和非軍事割據的商貿中心。
不管日後他李德林是否同意,待以時日,以暢鵬的軍事實力,他不答應都不行。
警衛師的迅速擴充,編制更為複雜,根據這次佔據西海灣的戰鬥體現,部隊戰鬥力明顯不足,只是對手太弱了。新兵和新手太多,老兵、士官、軍官在戰鬥中有作用,但不太大,軍隊講究的是總體能量。
探討一番後,辛報國將教導團從警衛師裡分割出來、進行改組,分別在煌城、擎州、北濱設立3個新兵及預備役訓練中心;在下龍潭根據地裡建立一個士官與軍官學校。
新兵訓練中心、軍官學校都由華夏與德裔計程車官和軍官擔任教官,根據西海灣武裝部隊的特點及要求,進一步調整並完善陸軍訓練大綱和軍官培訓教材,針對性地組織訓練和培訓。
部隊裡原有計程車官和軍官必須重新回爐,分批進入學校輪訓,考核合格後再進入部隊任職,考核不過關則降級或降為士兵。新兵一律實行標準的3個月訓練期,經考核合格後再分下進入部隊實訓,不及格者轉入預備役或工程部隊。
待西海灣軍官學校系統完善後,每年將招收2000名以上的新學員,首先從西海灣內部招收再向全國的初高中以上學校招生,保留部分學員到西海灣武裝部隊擔任下級軍士、軍官,成績優秀並經過稽核合格的學員將送出國,學習國外各個軍種和兵種的知識及技能,為西海灣今後的海陸空三軍做人才儲備。
民國的軍閥組織一支武裝,再如各縣鎮搞個什麼保安團等的,只要有錢有槍,讓士兵懂得打槍就行了,至於戰鬥力是另外一碼事。
縱觀民國整個軍閥混戰和抗日時期,攤派名額或抓壯丁,送上前線就打仗,空著手的都有。炮灰死了便死了,死不了的自然便學會使用武器、學會打仗。
抗戰中打到最艱難的時期,連壯丁都來不及抓!
派個縣長、鎮長等的,組織普通老少民眾就開上戰場。人數多些就稱為一個團,少的便是營或連。途中被正規軍作為補償兵算是幸運的了,至少還有老兵教一下,否則舉起把菜刀或鐵叉就衝上去擋子彈,用人命去消耗日軍的子彈。
二戰中的老美又怎麼樣,初期連正規軍都不足,包括國民警衛隊也不過20多萬人,他們雖有系統的軍事訓練,在與德軍作戰中,新兵也是炮灰。
太平洋與日軍的島嶼作戰,美軍儘管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哪一場戰鬥的戰損都遠超日軍。
所以,西海灣建軍與練軍,目前的模式應付各地軍閥問題不大,幾場戰鬥下來,新兵變老兵、老兵便人精。至於日後對付日寇,暢鵬自有打算。
西海灣的守衛力量需要加強與梳理,而不單單是軍隊建設與訓練,暢鵬還特別指示辛報國,更需要著手組建涉及軍事和安全機構的情報網路,否則西海灣將是兩眼一抹黑,無資訊依託,不能總靠自己的‘未卜先知’行事吧!
而且,這個網路將是龐大而繁瑣的,從西海灣內部到全民國各省市各地區,包括國外都要建立情報據點。
新建立的軍官學校裡,將設立一個嚴密的情報收集、組織與分析培訓班,從有特長的軍校學員裡挑選、培訓後,擔任今後的情報官和情報員。
這是一個延續性的機構,其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相當可觀。
就此,“西海灣軍事研究委員會”開始籌備,計劃先從各部隊、軍官學員、偵查連等機構和部門精選一批人,建立“西海灣軍事研究委員會”,具備一定基礎後,向各方面擴充套件。
從各部抽調人員不難,但關於軍研會的具體運作或怎麼個幹法,暢鵬在前世看了不少諜戰片和相關連續劇,一下也理不出個頭緒,便不時與辛報國探索著該如何制定各類科目和培訓開展。
組織情報機構的人員和事務比練兵複雜多了,人員素質與培訓、配置安排等,從何做起?
那戴老闆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人物,從藍衣社一個初期的政黨組織,發展至老蔣都不可忽略的龐大機構,甚至於作為老蔣手中掌控民國軍政的力量,戴老闆可是從無到有,一步步摸索出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培訓特務、特工、特勤人員、包括派遣及任務執行是一個系統,007只是一種觀賞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