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真正的進可攻退可守,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景色宜人。幾萬畝土地改造成良田,餓不著、苦不到,算你一窮二白,不就是開荒建設嗎!因果迴圈,有投入便有收穫,這地老子佔定了!
回到煌城縣城的臨時司令部,暢鵬下達了“要致富先先修路”的指示,命令警衛團即刻召集1萬民工,在10天之內修通煌城到下龍潭19公里的砂石公路,標準為雙車道6米寬碎石路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先完成土路通車再鋪碎石壓緊,開挖路溝保證不積水,以滿足雨天行車,整條路必須在半個月內半幅開通、1個月內完工,民工們包吃,每人每月1個大洋。
從羊城帶來的工程技術人員,必須在10日內完成山口村山口的永久工事設計,調集水泥、鋼筋等建築物資和機械,設計完成即時開始修建永備工事。
至於下龍潭根據地具體怎麼建,怎麼具體落實就是別人的事了,暢鵬只負責開口。
還得由盤向偉組織設計人員,按暢鵬擬的草圖進行快速而科學的設計,要求使用期限至少30年,劃分為五大區域:軍工區、科技實驗區、高新工廠區、駐軍訓練區、學校及居民區。
隨著一系列的革命活動開展和革命必然的成果,兵員人員都將不是問題。一如賓州模式,踴躍參軍的民眾人數不會少,順勢展開即好了,這是歷史和進步的必然。
想當年,身處數次圍剿中的英雄部隊,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依然能‘擴紅’,戰死五個兒子的烈屬,連最後一名傳宗接代的小兒子都依然參軍,留下個瞎眼老母。
或許真實歷史,或者就是那導演瞎掰。看人家米軍,為一個‘瑞恩’,寧可派出敢死隊也不能老母孤獨!
咱們這為解救勞苦大眾的特區政府,有錢有糧有槍,何愁去擠榨老孃的最後一個獨苗。
著命令司令部教導團立刻組織人員接收新兵,建立新兵訓練營。連續不斷招兵的同時,招收2000名年輕的民工,組建工兵團,簡單訓練後,開赴下龍潭進行根據地建設。
101團的三個營即時展開對煌城全境的城、鄉、村鎮、山區的清理和解救工作。
剛開始時並不順利,團裡的那些高鼻子、藍眼睛的德意志士兵,嚇得民眾們全部都躲起來。
辛報國連忙發出命令,將兩個營分為兩撥,德意志士兵只進行有可能的戰鬥和警衛工作;清理和解救工作由華夏士兵擔任。如此方正常地開展相關的解放運動。
各部先從城鎮、鄉鎮開始,再普及進農村、山寨。進剿前,先將區域圍起來,查出惡霸、惡商,全部抓起來舉行公審,嚴重的槍斃、輕的勞改,家產充公用於特區的建設。
組織為人和信譽較好的商人商家成立工商聯合會,在新政府的領導下,正常的經商、繳稅。
貼出告示,免除所有不正當的稅務和攤派,各商家在3年內按行業不同標準繳納5營業稅,3年後根據特區法規,再行制定所得稅、增值稅等。
該命令一宣佈,商人們、手工作坊老闆和工匠們頓時歡呼雀躍,這幾乎是他們從來都不敢想的事!
往朝往年種種林立的稅種、稅費,幾乎都收到幾十年以後去了。這個政府好,一定要支援。
農民們更加高興了,惡地主和各少數民族的壞頭人,一個不少地全都抓起來舉行公審,槍斃的、勞改的,財產全部充公。新政府給農民分房子、分田分地、分耕牛分牲口,發衣物發農具、發糧食發種子,還教給耕種新知識和技術,受苦受難的農民們跪在地上叩拜著大喊:
“觀世音菩薩下凡了!”
整個煌城地區人不多,才15多萬人口,平定煌城地區、剿滅和招降不多的幾支土匪,不過用了15天時間。
如同預料一般,得翻身的勞苦大眾,踴躍的參軍或加入工兵團,教導團招收到符合兵員條件的5000新兵,工兵團卻有6000多人報名。
暢鵬收到彙報,便下令成立特區工程兵部隊,派出或任命連級指揮員,設工兵第一二三團,歸屬特區建設部,由盤向偉部長指揮,用於城建、工事、下龍潭根據地的建設。
工程兵部隊不定期組織基礎軍事訓練,一旦發生不確定因素,加派團營級軍官,可即時轉入戰鬥部隊。
喜歡血染軍魂請大家收藏:()血染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