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欣賞辛報國的靈智及察言觀色之能力,眉頭一皺,他便知道不應跪拜而立即變通,看來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接受拜禮後,暢鵬起身,一個個將他們請入座位,才說道:
“我叫王暢鵬,今後你們與我私下兄弟相稱,平時叫我司長或以今後職位做稱呼。來,給我說說你們的情況。”
辛報國說他們系名門世家之後,未得登科、也因新近歸附而未建寸功,暫且不報身世、以免有辱家門,還望司長見諒!三人自幼習文練武,得人指點兵法,立志此生必驅除外辱、強我中華!奈何當今戰亂不已,雖梟雄林立也難定天下,自己卻不遇明主不得其法,只得深居簡出、以待時日。
非名門不足以顯此風度,判斷正確的暢鵬聞言笑道:
“看你們3個堂兄弟均文武雙修、外收內斂、身手高強,但我卻知你們絕非軍門,怎敢大言不慚要領我軍士。爾等系名門之後也好,得高人指點也罷,怎知我必是你等要輔佐之人?”
暢鵬褒貶不一,有意不客氣的說著,倒是觀察他們三人有何反應。
“司長說得甚是,我兄弟三人未有軍旅經歷,卻非司長所意會之狂妄。父親大人遺訓語之‘三見者,言不發、威不露、眉齊楊’即是我等明主。一路南行所見之人頗多,我3人也難尋覓。有備於天象,我等往星座指向前來此處。”
“測算時辰,逢司長張榜絕非偶然,我等即駐足觀望。三見司長現於院門,言不發、威不露、眉齊楊,顯於儀表,方知君系吾等尋覓之人。而我等是否能領軍,多說無益。諸葛書生出茅廬、搖扇領軍殺四方,司長自會有定論。”
“哈哈哈!志者雖狂不驕、謙人道實也不虛,有點意思,如此值得給你們機會。先給你們下一個命令,以後不要與我‘之乎者也’的酸氣,說話直白就好,收不收要看你們的本事了。你們在此等候,我拿一個文字給你們,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做出你三人各自的書面文章和見解,如不合我心思,你們從那裡來、便回那裡去!”
暢鵬說完起身回書房,不多時即出來,將牛皮紙列印的、自己這段時間來花了不少精力編寫及挑選的《陸軍訓練大綱》和《一戰歐洲戰例》交到辛報國手裡,叫來家裡傭人,帶他們去分出來給士兵休息的院落,安排房間讓他們休息。
剛忙回來的周老,聽說今天的奇遇,神色倒是深沉,對暢鵬信任有加的他,冒出了一句:
“你先看著辦,等你姑姑回來,她能告訴你,他們是否為善類,是否能為我所用!”
老頭的話聽得暢鵬滿頭霧水,多問兩句,周老頭卻不說了,只把話題往其他事情上扯,關心各項準備事項的暢鵬只得作罷,與周老商量著。
招兵第二天,暢鵬與處理完閒雜事務的周老,招呼在客堂等待良久的辛家兄弟來到書房。
兩人分別看著辛報國、辛燦、辛武三人書寫的“陸軍訓練大綱及歐洲戰例”觀後感。周老看過其中一人的觀後感,馬上拿起“陸軍訓練大綱”和“歐洲戰例”文字,戴上老花鏡、認真閱讀。
看完三人各自書寫的觀後感,暢鵬很是滿意。三篇文章都詞理通暢、觀點明確,對於這個年代的他們來說,陸軍訓練大綱這份‘驚世之作’令他們疏於言表,裡面的訓練方法雖讓他們難以想象,但三人的文章裡,表達出對新事物事態的見解與吸引度,誠懇而坦然地承認他們自身對現代軍事知識的缺乏。
尤其辛報國對訓練大綱驚奇不已,書面稱讚道:
“此練兵道法,非兵者不服,堪稱民國之首例,如此訓練之精兵,難有不勝之役。”
對於戰役觀後感,他們每人都在文章裡闡述對戰役某個節點和結果的點評與批判,看不出有抄襲的痕跡。三人所寫文章的字數不多,但絕不囉嗦,更不敷衍了事。
對辛報國、辛燦、辛武作出堪作大用評價的暢鵬,心裡暗暗激動,自己有了個超級軍事參謀長和兩名領軍大將。
不過,恐怕自己還得辛苦一陣子,這三人必須要經過後世現代形式軍事系統訓練,經歷一定的實戰,才能避免重蹈紙上談兵的覆轍,想著自己很快便可以偷懶,頓時又心花怒放不已。
叫來管家即時錄取三人,給三人配齊迷彩服、皮靴、揹包等個人裝備,令三兄弟回房間換裝,然後到客堂等著自己,即時出發往新建兵營。
請周老在家等著四班帶回馬裡山僮寨的錢物,暢鵬和辛報國三人先去兵營,讓四班回來移交財務後,馬上去兵營會合,提前到位、以做好訓練新兵的準備。
辛報國、辛燦、辛武三人的馬術比蘇小明強多了,堪稱厲害,辛報國教了暢鵬一些控制馬匹的技巧,暢鵬很快便能快馬跑起來,兵營離鄒圩原來這麼近,快馬不到20分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50多人的周家子弟和工匠都已到位,兵營初顯雛形,東南西北四個崗亭已豎起,作為操場的空地基本清理完畢,石質倉庫剛放基礎線,十多個營房的土地平整已完成,整排的茅草房木框架在搭建中,數間正做乾打壘的草泥牆體準備。一間200多平方主體建築的木結構正在上樑。
這裡將是兵營指揮部和會議室,建房所需的幹木料、碼釘和木板等都從鄒圩一車車拉來。
暢鵬讓工頭周朝中把幾個主要的師傅和工匠召集過來,交待他們只做技術方面的事情和準備工作,勞工由將要前來訓練的800新兵負責。
正說著,周家子弟們圍了上來,拉木料和物資的人帶回鎮子裡招兵的訊息,周家子弟連連說暢鵬偏心,只請他們來做苦力,而作為周家子弟的他們,應該是第一批報名的,他們都要當兵。
怎麼一傢伙的都要當兵,自己的兵怎會如此吃香!但想一想,他們說的也是道理,趕緊道歉,說同意他們參軍,25歲以下的馬上招收,待新兵到來一同訓練,但必須取得周老和他們家人同意才行。
得到承諾的年輕人。自是高興地回到工作崗位。作為鄒圩大家族的周家各戶之間的財力雖有大有小,但大多念過書、有文化,清末已基本停滯的科舉讓讀書人沒了出路。民國戰亂四起,經商也不易,這周家年輕人可便高不成低不就了,務農經商都難以成為他們的選擇。
民風尚武的賓州似乎只有從軍一條路,俗話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誰家願意自己家的兒子,外出行伍當兵、打死打活,但名聲絕佳的周朝陽參與組織的鄒圩保安司,似乎遠離各處戰火。
如此之下的周家人,蠢蠢欲動的周家年輕一輩,哪有不想參與的,而是否能說動家人同意就是各人的問題了。
喜歡血染軍魂請大家收藏:()血染軍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