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善淩幹笑:“我是男子啊太子殿下。”
“你是騙子!”前太子殿下怒道。
謝善淩訕訕地拉了拉衣袖,老實巴交地將手攏在袖中躲風。原本沒覺得這麼冷,聽了前太子殿下這幾句話,實在是寒意徹骨,叫人坐立不安。
顧望笙見他侷促,咄咄逼人:“謝善淩,你幼時假扮女子騙我婚約與我母後的玉佩……”
謝善淩低聲插嘴:“玉佩還給你了……”
顧望笙當做沒聽見,繼續道:“後來為騙我解除婚約,說你是男子不可與男子成親,那麼為何你後來與豲戎的三王子將靈私奔?”
此言一出,他清清楚楚地看見謝善淩表情一頓,眼中閃過極為複雜晦暗的神色,旋即似乎變了一個人,不再對自己露出因愧疚而討好的模樣,臉色淡淡地起身,抱起棋匣朝屋子走去。
顧望笙忙也起身,追上去問:“為何你又回來了,而將靈自那之後下落不明?我知道當時是顧裕澤前去追你回來的,難道是顧裕澤殺了將靈?”
謝善淩並不理會他,仍舊朝屋裡走。
顧望笙大跨幾步攔在他的前方,直直看著他道:“亦或是,你殺了將靈。”
謝善淩神色似乎並無變化,可顧望笙覺得自己猜對了。
“我說對了。”顧望笙道,“你與將靈私奔是為了誆殺他。”
謝善淩冷淡問道:“你究竟想說什麼?”
顧望笙卻沒有繼續追說將靈之事,話鋒一轉,用只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篤定地說:“你是臨江仙。”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除卻眨眼,視線一直牢牢地鎖定著謝善淩的臉。
謝善淩微微皺眉:“臨江仙?是誰?”
顧望笙嗤笑出聲:“別裝了。你當初連中三元入順天府任通判,不久升任府丞,期間頗為熱忱,屢屢得罪權貴為百姓伸張正義,百姓稱你為謝青天。可惜後來出了一件事,你便心灰意冷辭官了。”
謝善淩垂眸望著懷中的木匣,神情冷然。顧望笙心中一動,不自在地移開了目光,這才繼續說下去。
“潘將軍的獨子潘成棟領幾個狐朋狗友與京郊一婦人長期通姦行荒淫之事,被其丈夫無意中撞破,討要說法,那幾惡徒惱羞成怒,將男人暴打成傷後揚長而去。男子要休妻,婦人羞愧懸梁自盡,卻留下了遺書陳明來龍去脈,原是潘成棟以她全家人的性命逼迫為之。”
“她丈夫一時義憤,告到你的面前,你三次傳喚潘成棟他不應,你親自帶人將他抓去堂前對質,且人證物證俱在,證據確鑿,潘成棟辯無可辯,不得不承認此事。你順藤摸瓜,更是查出了他竟不是第一次做出此等荒淫霸道之事,也不是第一次逼死人命,只不過以前都不了了之。”
“按律潘成棟與那幾從犯都該判絞刑。從犯好說,然而潘國梁將軍僅此一子,自是不許。鬧到皇上面前,皇上念他軍功累累,蓋因他常年在外不能教子,才令獨子釀下此禍,判令父代子領過,接著功過相抵。你卻不肯。”
“潘國梁親自去死者家中請罪,願以黃金良田相賠。死者的夫家與孃家都答應了,你卻仍舊不願改變判決,堅持要將潘成棟絞首示眾以儆效尤。為防他們放走潘成棟,你持劍守在牢獄,揚言不到絞死潘成棟你不會退讓半步。”
“鬧到後來,就連死者家人都反過來埋怨你不通情理,百姓亦紛紛念起潘將軍保家衛國的功勞來,倒向他,怨懟於你。以往你所判案例被人翻出來質疑矯枉過正,說你過於偏袒百姓、仇視權貴,其實是為貪圖後世直名。朝堂之上也有許多彈劾你的文書。”
“但你不在乎,依舊堅持!”
“潘家便讓人將你曾與豲戎三王子私奔一事宣揚於市,編造謠言說你此次匡扶正義是假,實則是裡通外敵,受命於豲戎,借機離間帝將之情。一時之間市人無不罵你是叛國賊,群情激奮忘了潘成棟之事,只求處決了你。”
“皇上受夠了這場鬧劇,讓二皇子顧裕騏帶羽林軍撞開牢門救走了潘成棟。你當著眾目睽睽怒而將官帽官服脫去擲於地上,傾倒燈油付之一炬,當場辭官!”
顧望笙未曾親眼目睹那一幕,當時他尚未回京。可有人見著了,講述得很是細致。
那人說,當時牢外擠滿了看熱鬧的民眾,羽林軍撞門之時百姓為之吶喊鼓勁,熱血沸騰。甚至還有人提議放火將謝善淩逼出,或是索性借機將這叛國賊燒死算了。
這樣的聲響,不知當時守在牢獄裡的謝善淩聽到了沒有。
沒聽到也無妨,當謝善淩僅著中衣走出來後,圍觀百姓見他狼狽甚是快意,叱罵聲如同潮水波浪一息不停地朝謝善淩奔波襲去。混亂之中,不知是誰第一個朝謝善淩扔去了一顆石子,雖未打中,卻激發了眾人血氣,紛紛效仿。
謝善淩原本踽踽而行,漸漸停下了腳步,轉過身子看著那些人。眾人一怔,本能地有些訕訕起來,一時沒再扔。
相互看著,街上在這瞬間靜得針落可聞。
謝善淩的眼中沒有仇恨,也無惱怒,有的竟是如同孩童一般的迷茫不解,又有著神明一般的悲憫。他好像無法理解為何會如此,又好像只是哀傷。
有些人開始躲避他的眼神,不敢再看,甚至想離開。可是很快又有人叫喊起來,說謝善淩是在得意,在挑釁,分明是自仗身份知道不會得到懲處。
鼓動下,群情再度激奮起來。這次更加勇猛,差點沖破路旁兵卒的防守,要沖上去親手將謝善淩這個十惡不赦之徒打成肉泥,原本一事無成籍籍無名的人生就能因這一次的豪情壯舉而流芳萬世啦!
好在連夜從邊關趕回的四皇子揮鞭嚇退眾人,將謝善淩拉上馬護著離去,謝善淩這才倖免於難,但是在那之後重病一場,大夫說只是鬱結於心,卻日日咳血,屢次告危,約莫半年才能再度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