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激動的心平靜了下來,她該想到的。
因為唐大柱和馬氏的關係,唐瑾睿就不可能對他們的孩子唐可人存什麼所謂的慈愛之心。
唐瑾睿之所以願意出手幫忙,也只是看在周氏的份兒上,不希望周氏有多難受罷了。
唐瑾睿見周氏的神色恢復正常,這才慢悠悠地開口,“這件事,我會稟報給皇上。”
周氏奇怪道,“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為何要稟報給皇上?”
“娘,對這種違法之事,在別人看來只是小事。可這些小事積累多了,到最後就會成為大事。我不能讓別人捉住把柄。我如今是戶部尚書,盯著我的人其實不少。”
周氏對朝堂上的事情瞭解得不多,但聽著唐瑾睿的話,還是點著頭道,“這些事,娘懂得不多,你做主就好了。”
“我不會直接出面幫唐可人。我先打聽一下他們流放的地是哪兒。到時候我會找一戶家境還算是殷實的人家,讓他們收養唐可人,免了唐可人流放犯人的身份,當一個普通平民。我能為唐可人做的事情,也就只有這些了。多的,不會有。”
唐瑾睿就將事情說得明明白白,他就只會幫唐可人這麼多,多的沒戲!唐瑾睿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是在通知周氏,以後那些人要是再有什麼事情,可別再找上他。
周氏也明白這理,說道,“好,娘明白。娘也不會強求再多。你做得已經夠多了。”
第二日,唐瑾睿就派人調查唐大柱他們。
要說唐大柱這些年在韓王府,還真沒做什麼。
唐大人是既沒做出什麼成績,也沒做什麼作奸犯科的惡事,說白了,就是平平無奇,無功無過。
唐大柱他們流放的地,也不是什麼窮山二水,算是普通邊鎮,總體還算是安穩。要在那樣的邊境處找到一家能收養唐可人的人家,也不難。
既然答應了周氏,唐瑾睿便很快行動起來。
首先將這件事稟報給了正清帝。
正清帝對唐瑾睿的做法感到很滿意,像唐瑾睿這樣事無大小凡是不合乎規矩的事)都告訴他,這就能看出他的忠心了。
正清帝對這些小事自然是一口答應,本就不算什麼大事。
唐瑾睿很快謝恩。
唐瑾睿的事情說完後,正清帝沒有第一時間讓他離開,反而說起了其他事情,“瑾睿啊,朕登基以後,一直不曾立太子。你說朕做得對嗎?”
唐瑾睿心裡一跳,面上卻沒有顯露出來,只是道,“立不立太子,何時立太子,自然該有皇上決定,別人是沒有插嘴的資格。”
聽聽,聽聽!唐瑾睿說的話,可真是說進了正清帝的心裡了!
正清帝這些日子收到的立太子奏摺可不少,有的舉薦的是燕理,理由是燕理是嫡長子,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人選。
舉薦燕錦當太子的人也不少,理由是燕錦能幹,為正清帝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
至於正清帝的庶子,倒是沒人舉薦。有兩個嫡子在前,庶子實在是不起眼,更別提那些庶子裡也沒有所謂的精彩豔豔的人物。反正是沒有叫人一眼就驚豔的,讓人難以忽視的。
“你跟錦兒的關係,很好是吧。”
正清帝普普通通的一句話,瞬間讓唐瑾睿的心提了起來。
唐瑾睿立即跪下,“臣不知該如何回答皇上這句話。要說臣與瑞郡王的關係的話,那的確是好。畢竟臣當初只是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寒酸秀才。是瑞郡王發現了臣,給了臣一個投靠的機會。”
正清帝對此不置可否,只是靜靜等著唐瑾睿繼續往下說。
唐瑾睿繼續道,“臣的父親被韓王世子和唐晶晶害死後,臣舉家投靠。是皇上給了臣安身立命之所,也是皇上讓臣能夠一展所長。臣自幼讀的就是聖賢之書,明白何為忠君。私情是私情,大義是大義。臣永遠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
正清帝笑了,給身旁伺候的洪菘一個眼神,洪菘立即會意,彎腰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唐瑾睿。
“要是朝中大臣都跟瑾睿你一樣就好了,識分寸,懂大體。知道什麼最重要。朕還活的好好的,一個兩個的就迫不及待地想朕早日立下儲君,那些人是想做什麼?再博一個從龍之功?好保證他們的下代,下下代都能一直榮華富貴下去?呵——”
正清帝也沒多留唐瑾睿說話,揮揮手就打算讓他退下,忽而不知想到什麼,剛抬起的手放了下去,“你和如今的吏部尚書萬易彬是師兄弟?”
說起萬易彬,他的升官速度也是快的,因為有萬鈞幫忙。
不過早在三年前,萬鈞便去世了。
萬鈞去世,萬易彬為他守孝了三年。
等到正清帝打進京城,除了賞賜跟隨他打江山的功臣外,還需要安撫京城其他官員。
正清帝經過一番思索,將原本在戶部的萬易彬調到了吏部,接替原來的吏部尚書原吏部尚書是燕行的岳父),讓唐瑾睿當了戶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