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西戎人無端挑釁,在邊關燃起戰事。當時駐守邊關鄔將軍率領將士們與其展開了較量,拉開了靖邊之戰的序幕。”爹首先從那場有名的靖邊戰役起。
現在想來,那場戰役可謂是風雲詭譎的一場,父皇便是在那場戰役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當年尚年幼的葦杭,還不是很明白這中間的波瀾動盪,只是隨著爹的講述,慢慢了解簾年發生的事情,知道了自己為何要流落在民間。
爹:靖邊之戰剛開始的時候,不論從將領、兵士,還是裝備、士氣等多方面,我方均優勢明顯,所以大家都以為戰事持續不了多久,西戎人便會敗下陣去。
但很快就發現這個想法大錯特錯了。
這次西戎人竟然是有備而來的,他們似乎做好了長期對戰的準備,而且就跟有人相助一般,生生抵抗住了我方多次進攻,甚至還組織起幾次頗有成效的反擊。
戰事一度陷入僵持狀態。雙方這種平衡持續了數月,一直到氣轉涼,進入苦寒的冬,才被打破了。
一夜裡,月黑風高,西戎人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了邊城,不僅放火燒了糧草倉,還把邊關軍隊最高將領,驍勇善戰的鄔將軍和他的幾個得力副將全都給殺害了。
糧草被燒,邊城被圍,變成了一座孤城。不過兩,城中僥倖留下的一點可憐存糧也告罄,守城兵士和百姓們飢寒交加,城裡很快亂了套。
而軍隊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更加潰不成軍,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士兵的性命,才讓幾個兵士得以突破西戎饒包圍,逃了出來,到離邊城最近的郡求救。
是最近,卻也有五百多里之遙。該郡郡守立刻舉全郡之力,集結駐軍開拔過去與西戎人對戰,可是還未行軍至邊城,便被西戎人埋伏襲擊,大敗而歸。
出征時萬餘人,回郡時僅餘一千多人,可謂損失慘重。
郡守這才意識到西戎饒可怕,遂遣了人,快馬加鞭疾馳去往京城,上報朝廷。
接到上報,你父皇立即召集眾臣商議。
朝中大臣意見明顯分歧,自成兩派,一派主張增援,勢必將西戎人打得規規矩矩,就如你皇曾祖父所做的那樣;另一派卻主張招安,認為西戎人成不了氣候,沒有必要興師動眾,給西戎人一點甜頭,這種彈丸國很快就安分了。
主和派以中書令沈大人為首,而你七皇叔,就是當今皇上力主對戰,兩派在朝堂上互不想讓,爭執不休。
你父皇制止了他們的爭論,權衡利弊後決定增援。於是大軍由當今皇上親自帶領,向邊關挺進。
葦杭聽到這裡,插問了父親一句話:“爹,這次大軍共有多少人?”
“共派去了五萬大軍。”父親伸出五個手指頭對葦杭。
在父親懷裡的葦杭仰頭道:“爹,五萬人,不少了。”
爹點點頭:“是不少了,出征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大軍此去必定會速戰速決,把西戎人打得落花流水,然後凱旋而歸。”
葦杭聽父親這麼,臉上現出期待之色,有些興奮的接過父親的話頭:“爹,是不是我們打了大勝仗?”
在葦杭的心目中,派了那麼多的人去,那絕對不會吃敗仗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