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還可以在這些人之中選出一些讀書人來幫助我們登記名冊,以確定各家各戶的人口有多少;方便日後收稅負和徵召兵馬;也可以在這些讀書人中選出有才之人任命為官來助主公!”張良補充道。
“呵呵呵!兩位先生說得對,我怎麼想不到啊!好!我再召出兩個擅長理政的人才和幾員能徵善戰的大將出來幫我!”衛遼聽了張良和範增的話,頓然大悟,笑著說道。
衛遼又把思維沉入了系統,典韋、許褚和衛忠三人在一旁防備著,他們害怕有人會對衛遼不利;畢竟城池中的人太多了,他們在防備著,衛遼就開始在系統召喚武將和文臣、士兵了。
“嘀!是否使用文臣卡?”系統提示道。
“是!2張全部用掉!”衛遼很是堅定的說道。
“請選擇人物!”
“讓我想想!”衛遼一時間想不出有哪個治理國家是比較厲害的,他繞破了頭,終於想到了。他說道:“荀彧!狄仁傑!”
“召喚文臣:荀彧武力:35智力:96政治:98忠誠度:死忠);狄仁傑武力:45智力:95政治:97忠誠度:死忠)。”
荀彧,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贊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陳壽:“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狄仁傑,字懷英,號德英,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南郊區)人。為唐朝武周時的著名宰相,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任大理丞,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及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為唐朝中興之臣,朝中政風為之一變。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狄仁傑曾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續立唐嗣,唐祚得以維系。一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為國貢獻卓著。
“系統使用武將召喚卡2張!”衛遼有些迫不及待地說道。
“嘀!請選擇召喚人物!”
“嶽飛!李靖!”
“召喚武將:嶽飛武力:95智力:86統禦:98忠誠度:死忠);李靖武力:75智力:96統禦:96忠誠度:死忠)。”
嶽飛,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嶽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之首腦。他堅主抗金,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他揮師北伐,先後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為朝廷殺害。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李靖,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佑,北滅,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太宗曾給予高度評價:“……尚書僕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李靖嶽飛、荀彧、狄仁傑)拜見主公!”四個憑空出現的人拱手行禮說道。
“好好好!”一連說了三個好,衛遼雙手虛扶道:“諸位請起!不必如此多禮!”
“謝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