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
我每天規律的生活著,起床、斷崖晨練、早飯、練武場指導同門、下午結束後回小院。
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就出去一次,而且都還只是在外面鎮子上選購了些必需品。
青青呢,心還是那麼大,師父給我的初雲劍法,我傳授給她了,不過那套功法,她根本駕馭不了。
初雲劍法是師父在我武功初定的時候,為我量身定做的,其招式簡單,平時練起來根本感覺不出有什麼不同。但實戰威力我是知道的,我和師父都很滿意這套劍法。
但是對青青來說,她的內力,攻速都和我還有很大差距,所以當她使出這套劍法的時候,可謂是破綻百出,但是用來對付和她差不多的對手,還是夠用了。
反而是思思教交給她的泰山劍法,更適合她。畢竟是女子劍法,降低了對內力的需求,縮小了招式與後招的間歇距離,加強了劍招攻擊頻率。
沒有男子劍法的那種招招全力,劍劍求勝的強壓態勢。反而是,以持久攻擊,不求劍劍斃敵,但卻招招黏擾,處處穩紮穩打,拖到對方氣力下滑,累積優勢,然後擊敗對手。
好在一個多月下來,青青在我和思思的強壓喂招之下,如今已然能和思思鬥個不分上下了,戰鬥經驗也豐富了不少。
六師叔看到青青進步這麼大,笑的嘴都合不攏了,笑著說到:“一個月,能把一個江湖名錄榜上人物,實力提升一成,實在難得啊。”
而大師兄可能因為已然三十來歲,雖然我很用心的指導,但是大師兄的提升還是不是特別明顯。功夫這東西,嚴格說來並沒有一定的年齡規律。
有的人少年習武不成,反而是中年以後突飛猛進。也有的人少年天縱其才,而成年後再難進步。江湖傳奇人物中,也還有五六十歲一朝大悟,習成絕世神功的人。
不過這些都是難得一見的奇才,而更多的人就是像大師兄這種,一旦過了三十歲,武功大致定型了。若是將來沒有特殊的機緣,基本上一輩子武學就止步於此了。
即便是我的師父,劍尊李名揚,他也是在三十七歲後,無論如何都沒能在有一絲精進。
所以最終他選擇,挑戰劍仙,以求武學的再度突破,然而就是與劍仙的那一戰過後不久,師父就萌生了歸隱的念頭。
而關於那次挑戰的事情,是我和幾位師孃,唯一不能從師父口裡問出任何訊息的事情,師父只是說,想知道啊,你自己去問劍仙子啊。
師父為何對比武之事一字不提,但是卻和我們坦言自己敗給了劍仙子。我和師孃們都不認為是師父輸的很慘緣故,因為比武回來後師父並沒有那種比武失敗後的沮喪感,反而是一種開開心心的表情。也正是這樣,我們才一直好奇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以讓一個比武失敗的人活得像勝利者一樣。
扯得太遠了一點,我們還是回到我的幾個師兄弟身上吧。
劉師弟,額,其實按照年齡來說,他比我大個兩三歲,我本該叫他師兄。但是江湖規矩就是強者為尊,如果不是同一個師父門下的第子,往往是要按實力來叫的。我本對這師兄師弟怎麼叫沒啥意見的,但是在我剛來那天六師叔就說了,我是他們大師兄的徒弟,而且功夫也應該是同輩中最出色的一個。所以除了大師兄以外,其他同輩弟子都要叫我師兄。當然還有一種例外,就是其他門派弟子見面了,互相客套,互相師兄師弟的叫。
好,現在說說這個劉師弟吧。在他休息了七天之後才出來和我們一起練功,關鍵是,他還是被七師叔‘押’過來的。
簡單的瞭解之後,果然是大師兄說的那句話,他真的如世家公子一樣,典型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是看在七師叔的份上,我也為他量身定做了提升方法。
只是這一個月下來,他只有開始幾天還勉強堅持了下來,後面幾天就開始渾水摸魚了,嘻嘻哈哈,聊天八卦哪裡都有他的份,唯獨練功的時候各種事情就出來了。
出於無奈,最後的幾天我將一套當年三師孃教我的劍法交給了他。這套劍法威力不大,但是好學,而且是屬於一路莽撞猛打那種,但是招式特別華麗好看,對付高手沒有一點用處,不過應付和他自己差不多的,應該問題不大,像劉師弟所處的階段,還是屬於比武打鬥錯誤百出的階段,那個階段說難聽點,就是看誰先唬住誰,就是那句話誰慫誰輸。
除了他們以外,山莊還有三位很是刻苦用功的弟子,一個是上次青劍門來襲,用上輕功去後莊報信的張由,還有兩位我以前沒有映像,直到一起練功才熟悉他們。
他們兩個都是在十年前遇難的四師叔的弟子,一個是四師叔的大弟子顏威,三弟子趙元。當年兩人因為隨三師叔外出辦事,躲過了那場浩劫。二人功夫本就比劉師弟要好,再加上我這一個月的突擊指導,如今這兩人中的顏威在武功上面已經超過了大師兄,而趙元離大師兄也不遠了。至於張由,以前只是輕功出色,如今也已經超過了劉師弟,假以時日,追上大師兄也是可能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幾位師叔看到這份成績時,都表現的很是興奮,雖然大師兄和劉師弟的提升不是太大,但是青青和其他幾人的提升還是很明顯的。
我能看的出來,他們很是開心。
…………
出發的日子到了,這時離武林會盟還有十二天時間,應天離杭州雖然不是太遠,但是最少也需要六七天的時間。因為要順便去山莊各地的產業看看情況,所以我們隊伍被分成了兩路人馬提前上路。
三師叔帶著張由、顏威、趙元,以及其他幾位山莊弟子走蕪湖宣城一線去杭州。
我、青青、思思、大師兄、劉師弟以及小蓮和另外四名山莊弟子,由水路走鎮江蘇州一線去杭州。
這大明天下,最富庶的便是這江南一帶了,據說朝廷一年三成賦稅都是來自江浙。
而山莊也在這些地方置辦了不少產業,山莊的經濟來源有一大半都來自這一地區。
踐行宴昨晚已經吃過了,早上天矇矇亮的時候大家都已經收拾妥當了。
大隊人馬出莊的時候天才剛剛亮,順著莊外大道向東三十里就是南京城了。
我們走蘇州的這一行人需要去南京城外碼頭坐船。走水路的好處就是,人舒服,還可以看看沿江景色。缺點就是時間比走陸路晚個一兩天。不過我們提前了十多天時間安全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