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連載的武俠小說已經四部,向來銜尾而出,武俠迷都發現了規律。總編鐘離直接省掉了預告環節,反正大家都猜到了,等於是一次向同行的示威。
《白馬嘯西風》是一個短篇,故事發展自然要快些。
除了沈哲外,這個時空最先讀到這部作品的,是近水樓臺的林語菡。
對她來說,現階段完全沒有類似的感情困擾,所謂的讀後感更多的是對故事人物命運的唏噓,並且表示最好和《戀愛的犀牛》同時去看。
沈哲開始明白,能讀到故事外的事也是讀書的一個境界。
然後輪到東方文化一干編輯。
再然後,一場主編專題討論會就展開了。
總編首先開口:“有沒有發現小哲改變風格了?”
“那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如果沒有看到,好像一直在我們嘴邊,但是看到後依然心有所感。”
“單相思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除非沒心沒肺,不說這個,我指的是行文方面。”
“更通俗?”
“老魏,你這說的廢話,我不是專業編輯都看得出來。”
“呵,我是說閱讀感更好了。”
林遠志忽然道:“江湖人做江湖事,拋開廟堂,上一部《雲海》已經有了這種傾向,《白馬》更為明顯。”
“好事還是壞事?”
“說不準,從反抗朝廷忽然變成‘我們也有好人和壞人’,說明小哲的觀念開始變化了?”
幾位主編疑神疑鬼。
事實上,金庸處女作玩的紅花會,也是幹反清的活,只是後來他的觀點發生了變化。
“既然看不清,就從讀者反饋瞭解吧。”
讀者並沒有太過激烈的情緒表達出來,都知道沈氏武俠除《白髮》外,開篇進入節奏都比較慢。
“李文秀變孤女,主角無疑。”
“沈大對女主文偏愛的很啊,練霓裳和厲勝男都塑造的非常好,希望李文秀成為第三個……”
“樓上,我記得你的id,罵《雲海》的有你一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對哦,你不是轉去看《白蓮群俠傳》麼?”
“唉,別提了,現在我還在納悶呢,按理說唐賽兒真實歷史人物,應該更好看才對。可惜現在讀完小說全忘記了,腦子裡還是歷史上那個女俠……沈大的書雖然角色太多,完了還是能有一兩位印象特別深刻的,忍不住又回來了。”
武俠新三名家,南方兩位還在醞釀新書。
“還是沈大精力充沛啊。”
如此,到了下週,《白馬》迎來一個大情節:
蘇普被仇恨漢人的父親鞭打,李文秀把定情之物狼皮放到阿曼家門口,親手撮合阿曼和自己的情人……
“完了,又是一個悲劇!”
“沈大虐我們一遍又一遍,還是捨不得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