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演話劇的明星就沒有衝著錢來的。”某位話劇製作人曾經這樣表示。
電影電視劇的發展基礎,正是舞臺藝術的再次延伸,通俗點說,話劇是這些東西的基礎。舞臺表演講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好多演員以演過話劇或者是話劇演員出身為榮,相比來說,金錢反而是其次,自降身價也就能理解了。當然,這裡說的是正式舞臺表演。
話劇表演舞臺、演員、文字三者並重。
沒有ng,也沒有分鏡頭和剪輯,沒有臺詞的時候,演員也不能躲到一邊吃盒飯,話劇是表演的最高峰。
影視更多的是一種影像藝術,導演透過鏡頭表達的內容可能遠超表演,除非演員非常優秀。
聽說看舞臺劇就要在現場,一部劇由演員和觀眾共同完成。
可惜沈哲一直沒試過,現在突然有機會參與其中,拒絕不合適,都是燕大學子。
能讓他感興趣的事情不多。
舞臺和演員和他沒關係,他也不懂,後者倒是他的領域。
心裡盤算著,以前沒有這方面的計劃,不過沒關係,很多人在背後支援他。
開心麻花都是大劇場,首先被pass掉。
至於莎士比亞,進入這行肯定繞不過去,但一下子搬出這位大牛,他也覺得不太好。至少明白舞臺表演對演員要求非常高,還是找些適合大學生劇社的作品為好。
自然而然,唯一看過的話劇《戀愛的犀牛》蹦出腦海。
“看”是要打引號的,因為只看過影片和劇本,影片看了已經很震撼了,劇本更讓他膜拜。
之所以去找這部劇,是它當時太火了。
彼時大三,路過附近一所金光閃閃的985高校,抱著對“九校聯盟”的嚮往之情前往一觀,正巧趕上《戀愛的犀牛》免費放票。排隊的學生跟搶媳婦似的,開始還以為是被“免費”噱頭吸引而來,聽旁邊人說不是這麼回事。因為學神學霸來了,連不良於行的宅男都出來光合作用了。
高校本來就是話劇生存的重要土壤。
悲劇的沈姓同學是沒份的,只好躲在14吋螢幕後面找安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劇作者廖一梅和導演孟京輝夫婦,上演了一場華麗的戲劇人勵志傳奇,一箇中國式話劇奇蹟。十幾年間,在全世界30多個城市演出累計超過千場,而為大眾喜愛的《茶館》也不過600多場。
無聊的媒體甚至把巡演里程、觀看人數進行詳細統計。
劇情主要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主角馬路和明明都是別人眼中的偏執狂。
馬路願意為明明做任何事,明明心裡裝著的卻是另一個人,最終收穫的全都是拒絕、拒絕。
犀牛的視力很差,暗喻人們在戀愛中的盲目。
【黃昏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一眼望去滿街都是美女……】
【我想給你一個家,做你孩子的父親,給你所有你想要的東西,我想讓你醒來時看見陽光,我想撫摸你的後背,讓你在天堂裡的翅膀重新長出。】
還有很多……
廖一梅說,“骨子裡我是個瘋子,跟臺上的馬路和明明一樣,我相信我們應該擁有那些超越於世俗生活之外的更自由的生活,我也相信人的願望可以強大到改變天空的顏色、物品的形狀,讓夢想具有真實可觸的外殼。”
這部劇的臺詞實在太強了,幾乎不用表演,找個人站在舞臺上念一遍,就能打動不少觀眾。
對於那些情感無處安放、或者無意丟失的青年男女來說,句句戳到心窩上。
沈哲已經能夠想象它風靡校園的場景了。(未完待續。)
喜歡文道宗師請大家收藏:()文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