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都不收!”
陳泰把手中衣服一扔:“我要去買衣服,你們誰陪我去?”
楚飛燕搖頭。
沈哲也搖頭:“沒興趣陪大老爺們逛商場,老戴在下面,拉著他去吧。”
陳泰一陣風似的摔門而去。
“阿泰今天怎麼了?”沈哲好奇道。
楚飛燕撫著額頭,嘆道:“他要擠到那個什麼青年合唱團裡,人家不願意帶他。”
“哈,我不知道他會唱歌啊,濫竽充數?”
“那不重要,他想打下手,據說團長就是他們系花,嫌他穿的不莊重……”
“難怪回來挑衣服。”
沈哲看著陳泰床上、書桌上扔著的一堆衣服,搖頭無語。
“你參加嗎?”楚飛燕問道。
沈哲搖頭:“這些人都是湊熱鬧的吧,平時不訓練,事到臨頭熱乎勁挺高,你呢?”
“沒有,不知道參加什麼?”
沈哲詫異道:“你小時候就開始學習,怎麼會沒有擅長的文藝節目?”
“會的太多,無從選擇……”
“你牛!”沈哲豎豎大拇指,“我去說書倒是可以,不過怕被人扔磚頭。”
……
宿舍裡剩下沈哲和楚飛燕的時候,就會顯得很沉悶。
兩個人各做各的事。
沈哲最近要做的不少,武俠連載,《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準備,《舒克和貝塔》也要補上一部分。
緩急有序。
先把《文學選刊》的約稿完成。
沈哲想了想,很快選定歐·亨利另一篇代表作——《最後一片藤葉》
兩個年輕畫家蘇、瓊西同鄰居貝爾曼之間的故事。
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嚴重的肺炎,將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最後一片藤葉上,認為葉落即死。
蘇看到朋友失去活下去的信念,傷心之下告訴了貝爾曼。
這個老畫家是火爆脾氣,也是個愛取笑人的酒鬼,聽到後,罵了一通,無計可施。
後來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事情,無論寒風颳得怎麼厲害,窗外最後那片藤葉依舊牢牢長在藤枝上。經歷過寒冬,藤葉仍在,瓊西重拾生活的信念。
故事的轉折依然發生在結尾部分。
貝爾曼在醫院去世,他也害上了肺炎,只挺了兩天。
【你不是覺得納悶,最後一片藤葉為什麼總是不飄不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傑作——那晚最後一片藤葉掉落時,他雨夜畫在牆上的。”蘇說道。】
一生飽經風霜、掙扎在社會底層,只熱愛繪畫藝術的貝爾曼,用生命完成了最後的傑作。
同樣很短的一篇文章,4000餘字。
“經典都有兩個特徵,謳歌真善美,或批判假惡醜……”
歐·亨利兩篇代表作,加上泰格特的《窗》,都是同一種創作手法。
登上《文學選刊》官網,把碼好的文章發到總編郵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