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寫爛的題目,又有字數限制,完成稿子不需要多久。
一個小時候,陸續有稿件開始上傳到徵文頁面。
中午,最後一份也交上來了。
十幾位評委又花了一個多小時仔細審閱後,再次翻回《免費》頁面,一致表態:“這篇就是第一檔。”
即使知名作者不參與,能透過初審的三十二人,肯定都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幾位熟悉的筆名還是《文學選刊》上的常客。以“愛”為題很容易就能寫出一篇文章。
但寫出經典好文就不那麼容易。
如果不是切身體會,或者情緒恰好處在某個當口,就只有以創意取勝。
挑挑撿撿之後,在場所有人發現,唯一留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還是最初見到那篇《免費》。
“能把商品特徵融入母愛的主題,也只有青年人想得出來。”一位評委嘆道。
“構思奇特,小選材顯出大手筆。”
“我會把這篇小小說交給部裡討論,的確是最好的一篇。”馮副部長看了老先生一眼。
後面兩檔選起來就比較難了,水平都差不多。
經過激烈討論之後,三位重量級評委拍板決定了兩篇二等、三篇三等作品。
“既然提前完成,就公佈吧。”老先生頷首道。
童百齡揉揉眉心:“有這篇短文墊底,總算沒有搞成笑話。”
……
六篇文章很快出現在徵文頁面,關注此次徵文的讀者紛紛點開連結。
最先引起主意的當然是排在第一的作品。
“免費?什麼鬼,愛和免費有什麼關係?”
“煽情唄,這個題目有什麼好寫的,能把人看哭的就是好文章。”
“千萬不要是狗血的絕症戲碼!”
等看到正文後,這些人開始傻眼,“這是誰家孩子,太精明瞭,我要是有這樣的寶貝就好了。”
“唉,你接著看,看完還這麼想,我就服了你!”
“智商堪憂,能把孩子養大就不錯了。”
接下來,免費賬單一瞬間就刺中了所有年輕媽媽的心。
半小時後,徵文頁面被各種評論擠滿了。
“孩子看似精明,實則幼稚,天真的向母親列出一份付賬清單,卻不知付出和收穫之間,不單是簡單的金錢利益關係。不得不說,這是商品式家庭教育的悲哀,如果母親真的向兒子付了錢,或許能培養他的生存能力,而最後無疑會長成唯金錢論的庸俗之人……”
“狠狠教訓一番,怎麼樣?”
“太粗暴,可能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
“那也不一定,我小時候被老爹用棍棒養大的,如今不也挺好?”
“你打孩子?”
“我?我不行,捨不得,老一輩人下得去手,現在虐待孩子,法律也不允許!”
“那你說個球!”
忽然,一篇長評被頂了上來——《怎麼付得清?》
“小時候,每天送我上學,免費;雨中為我撐傘而淋溼半邊身子,免費……長大了,千里之外讀書,日夜牽掛,免費……爸爸媽媽的賬早已付清,我欠他們的帳呢,怎麼付得清?”
評論署名“夏有喬木”,是一位國內著名的青春暢銷書女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