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哲,你有什麼想法?”
沈哲失笑道:“我明白了,你們是來安慰我的吧,以前都是好評,突然有讀者質問,怕我心態失衡?”
“沒這麼嚴重。”
“放心,我沒那麼脆弱,慢慢會好起來的,下部作品會更好。”
退出工作群,沈哲思索一會。
梁師後來也曾借《七劍》,表達過對武俠創作的看法:“文學作品能夠感動讀者,主要因素是人物塑造和內心情感的刻畫,我個人寫小說並不注重故事的情節,合理化而不流於神怪奇詭。”
這種觀點貫穿梁氏武俠,“文學性”的執念不但沒達成,反而被金庸先生完全超越。
除了文字差異外,關鍵之處恰在於故事情節安排如何。
……
武俠界的發展也超出了沈哲的預料,《江湖》忽然宣佈轉型。
沈哲驟然崛起,對曾經的俠客雜誌龍頭《江湖》《奇俠故事》造成的衝擊很大,銷量一路下滑。
前者企圖依靠司馬鳴風挽回敗局,但面對風靡的魔女毫無辦法,一脈相承的俠客和武俠,顯然武俠更精彩。而後者因為讀者大量流失,已經在消亡的邊緣。
司馬鳴風早過了創作高峰期,如果沒有沈哲出現,系列作品也能撐起一家雜誌。
如今看起來也顯得有心無力。
俠客協會會員流失四分之三,與此對應的,全國各地開始出現武俠書迷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恰在此時,《江湖》的王總編收到一份投稿,這是一部武俠作品的開篇三回,大約四萬字。
王總編讀完大為驚喜。
“湘江怪俠攜武俠鉅作《白蓮群英傳》逐鹿十一月,問江湖浮沉,三天後與大家見面!”
《南方週報》悄然出現一則廣告,噱頭很足。
逐鹿、浮沉、群英vs七劍……
有讀者看到後,在網路上四處轉發,武俠界馬上沸騰了。
“武俠的春天要來了!”
“不看好,《東方》才是武俠正宗,俠客雜誌大變身已經說明問題……”
“好事啊,沈大的作品太少,看完根本不過癮,只要他們內容能讓人讀下去,我就會訂。”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一時間,歡慶者、冷眼旁觀者、質疑者紛紛留言。書商們都知道,不怕寫的差,就怕沒有話題性。
話題性有了,必然開始期待作品問世。
“武俠鉅作?”
沈哲有些搖頭,不過他也很想看看,由華夏作者創作的武俠怎麼樣。
跑了好幾家書店,才買到一本《江湖》雜誌。
花了二十分鐘仔細讀完,低聲笑道:“還不錯,看來真遇到對手了。”
能讓他讀著不錯的,那就真不錯。
從開頭看,湘江怪俠吸收了《龍虎》《白髮》不少創作理念,以民間很有市場的白蓮教團體為背景,以後的情節應該是反抗為主題。因為這個團體乾的活就是反抗統治者,宋元明清一水的這麼幹。
具體怎麼樣,還要看連載情況。
沈哲並不是太擔心,既然是學習梁師,估計也超不出這個範疇。
如果突然冒出個金庸似的大師,才可能讓他動容。(未完待續。)
喜歡文道宗師請大家收藏:()文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