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談了一會雜誌社今後一年的發展方向,打通國內發行渠道,建立一套由編輯、作者、市場人員組成的班子,這都是鍾離的任務。沈哲的主要任務是,連載不能斷,出版方面也要撐起來,至少要給新班子練練手。
其實鍾離的意思,一句話就能說清,目前內容方面要靠沈哲一個人撐起。
交流完畢,沈哲已經做好決定。
金庸先生當年一支筆撐起《明報》,他撐起《東方》毫無壓力,多碼點的問題。
連載就是幾部武俠,出版還是歷史最合適。
帶有網路特徵、量又足的《明朝那些事兒》首先進入視野。
沈哲簡單看一下雜誌社最新成員名單,這是鍾離剛發過來的,兩個月的時間,編輯部加上市場外圍人員已經擴充套件到近百名了。
這些人將來都要靠雜誌社吃飯,單純做一名作者的打算已經行不通。
撓頭啊。
用母親的話來說,沈哲小時候很乖。
其實就是悶蛋,整天不說話,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但那並不是他的真實性格,當時又不能拿本大部頭去讀,無聊之下,給一輩子做個規劃。
十幾年後才發現是很沒必要的一件事。
打算的越長遠,越沒用。
因為世事變化,不受個人掌控,連他這個bug角色都不例外。
本來不準備畢業前踏進歷史圈,現在自家雜誌社出版需要,計劃又要更改。
這可不像武俠,折騰幾百萬讀者,正統文學界都不看在眼中。
管他呢,走一步看一步,新建一個文件又做起碼字員。
他也很想見識一下,那幫嚴肅歷史作者和評論家看到這樣一本另類歷史作品是什麼表情。
第一部:洪武大帝
曾獲得名譽:新中國成立60週年以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
正要進入狀態,忽然想起署名的問題。
當然不能署上當年明月,那樣以後每部作品都要署上原作者的名字,太亂了。
當初的筆名起的太隨意。
對於筆名,沈哲認為有兩個作用:因為文章的攻擊性或不成熟,避免麻煩;二是不求聞達。事實上除非真的隱姓埋名,麻煩避免不了。至於不求聞達,沈哲自認達不到不為名利所動的境界。
想了想,以後都改為本名算了。
……
生活按部就班,華夏進入九月。
沈哲手頭又多了一項任務,時間安排也開始緊張。
去的次數多了,老先生也發現他的讀書速度歎為觀止,一度懷疑是不是約略掃過。某次考問之後,發現看過的書沈哲竟然能夠複述其中章節,大為吃驚。
“以這樣的速度,一年多的時間你就把我的書都全偷走了!”
任院長得到訊息後,專門把沈哲召到辦公室詢問,證實後苦笑道:“看來我要提前給你發畢業證了!”
“能提前畢業?”沈哲有些動心。
“還要看你的成績,學業要完成,以後準備繼續深造嗎?”
沈哲搖搖頭:“大學就是學業的終結。”
任院長道:“可惜了。”
勸說一番,無奈沈哲打定了主意,再說,現在剛剛大一進校,說這些太早吧。
某天,舍友陳泰一個人回到宿舍,以往他都是和戴志學一起。
“阿哲,你在啊,真是氣死我了,氣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