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哥,那你為什麼還支援武俠專欄?”
“哦,雖然市場不大,但開創一個新文學型別,雜誌社的地位也能大大提升。”
“我覺得將來武俠暢銷不難,得獎才難。”
“暢銷不難?”
沈哲點頭:“尤其是國內,比讓主流文學承認武俠地位容易多了,得獎估計更難。再說,你覺得現在文學獎能叫文學獎麼,叫暢銷書獎還差不多。”
像原時空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作品的人,並不看重是否暢銷。
所以影響力一直很高。
但諾貝爾先生的遺囑“評獎不考慮候選人之國籍,不論是否斯堪的納維亞人,最夠資格者獲獎。”措辭不那麼嚴密,執行起來漏洞很多,同樣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鍾離也嘆氣:“我們都知道,文聯估計更清楚,改變起來不容易啊。”
交談間,文藝表演結束,沈靜再次走上前臺。
最先頒獎的是各型別文學獎項,小說獎、散文獎、詩歌獎……
每種文學型別竟然還分兩個,紫星文學獎和皇家文學獎交替頒獎,臺上跟穿花蝴蝶似的,來來往往。
典禮的組織者太狡猾了,本來皇家文學獎地位變低,現在都搞不清楚了。
但無論如何,最大的那個北極星獎肯定是壓軸的。
果然,沈哲被排在倒數第二位領獎。
當沈靜唸到他的名字,臺下嗡嗡聲驟然變大,所有人都看著起身的沈哲。
兩側的幾名華夏記者也不顧會場秩序,飛快的扛著攝像機來到過道前方,跟著沈哲的腳步拍攝。
不明真相的國外作者愕然,操著一口生硬的華語問道:“這個年輕人是誰?”
後面華夏人傲然道:“這是沈哲同學,他的作品征服了米國!”
這麼說倒也不誇張,《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確實在米國引起了轟動,比國內動靜大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著,那名華夏人眼前一亮,指著前方道:“看,那個肯定是米國記者!”周圍人一看,果然有一名西方臉孔的記者混在華夏記者當中,追著沈哲狂拍。
沒等走到臺上,沈靜就大聲道:“歡迎今年的皇家文學獎得主沈哲先生!”
臺下華夏人刷就站起來了,掌聲潮水般的響起。
搞得像最大獎似的。
沈哲心中哀嘆,這個華夏的國人真能想到一起啊。
看著兒子登上領獎臺,好像場內全都在歡呼,這種直觀的印象,給楊欣也帶來很大震動。
只有林語菡嘟嘟囔囔的。
與其說她是林遠志和黃心蘭的女兒,倒不如說是沈哲帶大的。
特別是十幾歲的這幾年時間裡,受沈哲的影響很大,都不怎麼愛在旁人面前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