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轉帖,不知道從哪裡搬運到了這個論壇,帖名:經樓主鑑定,島主已是大師!
經過那次訪談,都知道島主剛高中畢業,忽然冒出大師的評語,很是吸引眼球。
“經本人查證,島主去年暑期出版兩本書,分別是《假如》和《那些年》,然後消失了,最近才知道原因。”
“從文聯官方公佈的資料看,不算最近幾天的爆發,《假如》國內銷量128萬冊左右,《那些年》截至上月銷量340萬冊。另外根據估算,還有部分手抄書不算在內,兩本書銷量共計約470萬冊。”
“只差30萬冊就能達到五星作者的出版資料,所以島主如今是四星作者。”
“但不要忘記,《假如》一書在國外銷售了700多萬冊!”
“加在一起就是1170萬冊,六星大師作者!”
這個帖子沒什麼乾貨,都是人人能找到的資料,但因為是他第一次提出,很多人都點選進去。
“樓主,你這樣算是不對的,文聯星級評定只算國內銷量!”
“二樓正解,這樣算的話對其他作者不公平。”
開始都是不贊同的聲音,到了十幾樓,忽然一個跟帖把樓頂歪了。
“你們說了一大堆,就是不認同島主有大師水準,那我來給你們扯扯。首先,目前國內作者沒有人在西方取得如此高的出版成績,甚至有的連一萬冊都達不到;其次,文聯這種做法本就不合理,對國內作者不利,故此主動尋求西方出版社合作的作者很少;還有,你們以為島主會在乎他的文聯星級?”
沈哲笑笑,這名網友倒了解他,他確實對那個作者星級不太在意。
文聯成立不過十一個年頭,一代人都還沒長大。一項制度的建立,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深入人心。
六星作者被稱作大師,更像是民眾一種調侃的叫法。
目前全國七星作者十餘人,六星作者幾十個,如果都這樣稱呼,那大師也太多了些。
沈哲私下算算,那個規則待定的十星且不說,九星作者出版銷量一億冊以上,要達到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只需要搬運足夠多的作品。
而大師這個稱呼,應該是對作者做出長期貢獻後的一種尊稱,而不是像玄幻世界一樣的修煉等級。
例如一本書超級火爆,一下子賣了一億冊,作者能被稱為大師嗎?
事實上,國內公認的大師根本沒有文聯星級,他們都在文聯成立之前已經得到了這種尊敬。甄奶奶一輩子寫出無數的童話故事,除了雜誌外,沒有出版過,一樣被稱作童話大師,甚至宗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像某些新入行的作者那樣,糾結於星級太低,實在沒有必要。
或許再過一二十年,成長起來一批七八星的作者,那時才可能被讀者認可為真正的文學大師。
……
關了帖子,正好林語菡在門外喊他吃飯。
沈哲起身前去客廳,把去小說版塊看看的念頭忘到腦後了。
他現階段可以不把星級評定看在眼中,是因為晶片中的作品給了他足夠的底氣,有的人顯然不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