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完童話,沈哲還要繼續搞武俠。
因為開了專欄,就不能斷稿,《龍虎鬥京華》全篇只有十二回,每期兩回,正好連載一個半月。
這個假期還需要向雜誌社提供一篇武俠稿子。
文學本身自有其發展規律,可這一條到了沈哲這裡就不適合了。
武俠這個文學型別是他提出的,那麼多經典,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安排發表次序。
第二篇武俠依然選擇梁師的作品。
《龍虎鬥京華》作為武俠開山之作,必須排在第一。
原時空說起武俠大師,金梁、金古梁、金古梁溫黃,可見梁師在武俠界的地位,至少是和金庸平等的。
而金庸的作品流傳更廣,那麼為什麼梁師地位也那麼高呢?
就要從舊武俠時代說起。
當時舊武俠的讀者也不少,可其中缺少知識分子,大都是“識字”分子。加上舊武俠小說中血腥、嗜殺傾向的價值觀,不符合社會主流,始終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梁師出現。梁師出身書香門第,把舊武俠中的俠提取出來,重新定義在正義、尊嚴的基礎上,作品中無不帶著一股正氣。
自此,武俠讀者開始普及各個階層,甚至專門研究,全是梁師之功。
華夏的幾位俠客大家,文筆都是一流的,為什麼俠客小說一直還是小眾?
只因身在此山中。
沈哲天外而來,卻可以用俯視的角度去看待俠客小說。
春秋之後的華夏曆史貌似沒多大變化,但從現代回顧歷史,總感覺這個國度相對原時空要更嚴肅一點。這一點卻扼殺了想象力,尤其是小說創作更是需要極強的想象力,比其它方面都要重要。
原時空網路小說的出現,正好證明了這一點。
還為此產生了一個專有詞:腦洞,誰開的腦洞大,誰的作品就能火。
俠客大家們什麼都不缺,恰恰缺少這種創造故事的能力,久而久之,越來越小眾。
咳,又扯遠了。
梁師作品有幾個系列,沈哲比較喜歡天山系列,所以第二部就選擇《七劍下天山》。
正要開始碼起,一隻小飛蟲從眼前飛過。
這就來了興趣,起身跟著它,小飛蟲卻是直直的飛向窗邊。
林語菡看到,還以為沈哲愛心氾濫,有點無語。
誰知等小飛蟲快飛出去的時候,他伸手抓住,然後小飛蟲被一把掐死。
林語菡:“……”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忽然收到“說文評書”鬍子版主的資訊。
前天商量文字訪談的事情,鬍子透過蘇薇要到了沈哲的說說號。
今天再次主動聯絡,主要是徵求沈哲的同意,在論壇掛上那首桃花詩,供網友前來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