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湘南某大學的教職工樓,尚遠臉上一副見了鬼的表情。
作為數學系講師,最擅長的肯定是數學,不過他最大的愛好卻是俠客小說。
按理說,四十來歲出身家庭不錯的他,不應該喜歡那些戾氣稍重的文字,可自從讀中學時一接觸便愛之切切。
閒來逛逛各種論壇也是最近兩年才染上的習慣。
“說文評書”的幾名版主對作品的評說,很合他的胃口,沒事常過來瞅瞅。
今天無意中看到論壇通知,說一名高中生要開創武俠新文學。
大學講師不能說髒話,心裡卻很不滿意,沒忍住抨擊了兩句,對方竟然用一首格律詩來回擊自己。
詩曰:
桃花島上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只看了兩句,尚遠就呆住了,對數字敏感的他下意識數了數,二十八個字光桃花就出現六次!
別說大學講師,就是一個初中生也學過不少經典古詩詞。
但這首詩誰見過?
六個“桃花”前後勾連,濃墨重彩,使人迅速跌入一片桃花的世界,偏偏用詞淺顯。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勢,酒盞花枝隱者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尚遠彷彿看見一個手拿酒葫蘆的古代隱士,正醉臥花間,逍遙快活。
中間幾句是表明志趣,依然使用淺近的語言,彷彿自言自語一般,可他感到一股強大的藝術張力撲面而來。
等到看完最後兩句,他的表情就再也沒有變化,張大嘴巴,見鬼似的看著電腦螢幕。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和流傳下來的其它詩詞充斥著典故不同,這首詩除了“花酒間”和“車馬前”帶有象徵意味之外,只用了一個典故——五陵豪傑墓。這個典故尚遠不太清楚,但不影響對詩的感受,想來是歷史上某個名人的墳墓。
我說你的筆名譁眾取寵,沒有典故,你就寫首詩當典故?
過了幾分鐘,尚遠苦笑著打了一行字:“島主先生,請問這首詩的詩名是什麼?”
震撼之下,一個大學講師對高中生用了尊稱。
很快發現,他被禁言了。
……
此時,網路上已經炸鍋。
“說文評書”的三位版主也驚住了,華夏人對古詩詞都有一定的鑑賞能力,而這首詩即使放進《詩詞大典》當中也是頂尖水平,怎麼以前沒有看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