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華夏傳統來說,家庭話語權隨輩分和年齡而增長。
若是按力量的強弱來說,應該是成年人大於老年人,老年人大於孩子。
但如今,小子都是王子,閨女都是公主的時代,某些時候聲音最弱的孩子,卻在家中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就像燕京這個家庭一樣,星期五的下午,銀行工作的周女士早早下班,趕往幼兒園接回三歲半的兒子。正巧在小區門口匯合了回家的丈夫王先生,夫妻兩電話中分配好任務,一個去接孩子,一個去買菜。
兒子很懂事,常常被街坊鄰居誇讚,特別是今年又長大一歲,學會和別人問好了。
周女士心中高興,但面對兒子的時候往往不露聲色。
這是一個慈父嚴母的家庭。
看到爸爸的身影,兒子豆豆就撲了上去,王先生不得不把手中買回的青菜遞給妻子,然後舉著兒子放到脖頸上玩耍。看見兒子和爸爸更親近,周女士一陣氣悶,卻也拿寶貝沒辦法。
回到家裡,父子兩變成一對小孩子瞎鬧,周女士就去廚房做晚飯。
“媽媽,你先吃!”吃飯的時候,豆豆用笨拙的動作夾了一棵青菜想餵給媽媽,最後還是掉在飯桌上。
周女士一點也不嫌棄,喜滋滋的夾起來放進嘴裡。
“豆豆,誰教你先讓媽媽吃的?”
“老師教的!”
周女士向丈夫投去挑釁的眼神,看的王先生搖頭失笑,夫妻倆在孩子面前爭寵也是小情趣。兩人對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很滿意,從小學會禮貌和尊長,長大了走不上歪路。
飯後,一家三口並排坐到沙發上看電視,當然全部都聽取兒子的意見。
九點半的時候,周女士看看錶,對兒子說道:“豆豆,該去睡覺了,明天再好好玩,好不好?”
“嗯,媽媽說得對,早睡早起。”豆豆一本正經回答道。
小大人似的模樣看得夫妻兩個相視而笑。
讀故事的權利是媽媽的,這是夫妻兩人爭吵很久才定下來的,作為周女士拌黑臉的補償。
唸了一個故事開頭,躺在小被窩裡的豆豆忽然說話了:“媽媽,這個故事前天讀過了,換一個好嗎?”
周女士一愣:“是麼,媽媽忘記了,那讀下一篇。”
“森林裡住著一位大魔王,它長著血盆大口,一口就能吃下一頭小羊,常常在人們夜裡睡覺的時候,偷偷跑到村子裡找吃的。有一天,大魔王看見一個半夜不聽媽媽的話,跑到門外的小男孩,嘴角……”
唸了一會,周女士皺著眉頭停了下來。
這是什麼故事啊,下面不會是大魔王吃小孩子吧,目光快速掃過,果然發現故事裡小男孩差點被吃掉。
周女士很不滿意,睡前給兒子讀這樣的故事,是為了讓寶貝做噩夢嗎?
“媽媽,怎麼不讀了?”
周女士忙道:“這個故事不好聽,媽媽去看看新一期的《少兒365》送來沒有,寶貝先等一小會。”
“好,媽媽快去,我要聽甄奶奶的故事。”豆豆高興說道。
王先生正在翻看剛送到的少兒雜誌,周女士來到客廳一把就搶走了。
“唉,別搶啊,我正看的過癮!”王先生不悅道,“這期有個兩隻老鼠的故事,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