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蘇薇回資訊答應了沈哲的要求,說樣刊照送,還狠狠地誇獎了他幾句。
遇到有愛心者總是讓人高興。
林語菡丫頭很快心情就變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和沈哲到海邊轉了轉,煩惱盡去的原因。
在她的房間裡,沈哲在書桌上看到自己送她的那首詩。
林語菡用筆在冒著香氣的稿紙上,工整的抄寫了一遍,夾在書本里。
本來被沈哲放進詩中的“語菡”倆字被改成“朋友”,原詩中就是這倆字,可能是不好意思。
兩個人從來沒有向對方表達過什麼想法,又好象彼此都清楚對方的心事。
沈哲手賤之下,又抄了首詞送給她。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林語菡瞅一眼就被征服了,看了沈哲一眼,兩眼冒霧氣。
以她高二畢業生的水平,應該不難看出這首詞的藝術價值,可惜女孩子也是女人,完全不能按常理度之。人家欣賞的角度不在文學價值上,而在於心情是否受到感染。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林語菡輕聲念道,然後對沈哲說:“最後兩句真好,小哲,以後你別來找我了!”
沈哲直想剁手,無奈之下,只好又抄了一首送過去,終於避免了對門相戀不相見的悲劇。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幸好沈哲腦海中的存貨夠多,要不然就算李白和蘇東坡合體,腦洞也不夠折騰的。
……
不出意料,《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引起了華夏史學界的廣泛關注。
甚至燕京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也公開表達觀點,當然有支援也有爭議,文中的觀點太過唯心,但文章的積極作用誰都無法否認。
其中有個師大的歷史教授讀完文章,意猶未盡,想要找到文章的作者探討一下。
這是當然,文章本身就是經過閹割後概括的,一部書被縮寫為一篇數千字的文章,肯定有疏漏之處。
最後輾轉找到鍾離那兒,尋找文章的作者,被鍾離搪塞過去。
藏進別墅的李想被這種陣勢嚇得不敢出頭。
當初他百萬字的長篇也沒有引出這麼多歷史學家,如今一篇數千字的短文就鬧的沸沸揚揚。
沈哲對這些已經不關心了,既然李想不敢出頭,裝死,也不怕丟人,暫時放過他。
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很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