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先從已知的渠道簡單瞭解過文聯這個單位。
其中有個作者個人星級。
只要是華夏公民,原創書籍一旦出版,個人資料就會納入星級評定。
這個作者星級最大的作用是對通俗文學版稅水平做了大致規定,但也不是硬性的,法理無外乎人情。
傳統、學術之類的作家不在乎這個。
作者創作一本書,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差不多就成了一星作者。
門檻很低。
一星作者:出版圖書5000冊,這都達不到,估計也沒有出版社當冤大頭。
二星作者:——3萬冊
三星作者:——10萬冊
四星作者:——50萬冊
五星作者:——500萬冊
六星作者:——1000萬冊
七星作者:——3000萬冊
八星作者:——5000萬冊
九星作者:——1億冊以上
十星作者:——榮譽星級,待定
從華夏文學網公佈的資料上可以看出,五星作者是一個分水嶺。
百萬冊以上算是暢銷書,想達到那個級別,至少需要三五本暢銷書打底,或者有一本超級暢銷書。
如今的華夏四星及以下作者數萬,五星的卻只有百人,以上的就更少了。
西方國家也有類似的排名,不過和華夏並不相互承認。
一則是華夏的文聯成立時間尚短,剛剛十年,還是學習的西方世界,之前的作品沒有納入評定。還有就是華夏作者們確實不爭氣,每年百萬冊的暢銷書寥寥幾本。
而西方動輒300萬冊、千萬冊,嚇死個人。
不能怪華夏讀者不買賬,購買圖書首先是閱讀需求,內容才是王道。
而創作是一個長期工作,長篇往往需要準備數年才能出版。
華夏是後發國家,優先發展國防等重工業,對文化建設的投入自然就少些。
以文為生吃不飽飯,好作品就難以出現。
……
沈哲那篇稿子只是發表還好,算是業餘文學愛好者偶爾所作。
一旦出版了,就成了文聯旗下作者,資訊公佈出去,明槍暗箭的就得招架。
所以他不想高中時期就出現在公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