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我還想問你們:能準確地描繪出五位好朋友的面容嗎?你們有些人能夠,但是很多人不能夠……”
“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
“下一天清晨,我將再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為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
翻過最後一頁,蘇薇臉色怪異地看著對面耐心等待的少年。
少年完全不像是一個高中生。
如果有親身經歷,寫出這樣的文章雖不容易,卻也不奇怪,但這裡明顯是依靠憑空想象而作。
這得多複雜的腦回路?
“稿子交給我操作怎麼樣?”
沈哲攤開手,看著手心:“不交給你的話,何必答應見面?”
蘇薇點點頭:“現在我確定,你的這篇稿子有成為經典的潛力,時機不錯。”
沈哲笑笑,知道女編輯指的是什麼。
這段時間,姜穎失明被男友拋棄的新聞,在中海市乃至全國,掀起了一輪道德批判的風潮。
這便是所謂時機。
“因為你是新作者,稿費我可以爭取千字100,這是我最高許可權了。”
沈哲點點頭,同意。
千字100,全篇稿子差不多三萬多塊,對新人來說不少了,女編輯很有誠意。
蘇薇接著道:“這篇稿子算是長篇了,只能採取連載的方式,完成後視成績出版,這就超出了我的工作範圍,到時候會有主編再和你商談。”
沈哲點頭道:“沒問題。”
編輯遇見省心的作者不易,作者也喜歡乾脆的編輯。
當下,蘇薇擬好合同,沈哲簽字,正好三個多月前剛領了身份證,算成年人了。
只是暫時沒辦銀行卡,說好過幾天辦好,卡號再發過去。
……
沈哲發現,無論哪個時空,沉澱在一個民族骨頭縫裡的東西很難改變。
華夏人愛記東西的愛好甚至有點強迫症,這發端於大河文明的高等屬性。從茹毛飲血進化到文明階段,文字的創造,那種自豪往往讓西方不理解,有時候又非常羨慕。
表現在現實中,就是記載,各種記。
某年,隋軍東征;某年某月,某叟在此地釣魚……
原時空有名的運輸大隊長常凱申公,據說就是靠一些“某某到此一遊”的記載,地圖開疆。
也成了他讓國人記住,津津樂道的功績之一。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這個國度是真理。
君不見南亞某個國家,不信奉老祖宗的諄諄教誨,想要考證自己民族歷史的時候,有些依據竟然從他國史書中尋找。沒錯,說的就是神奇的三哥們。
華夏曆史上,受周莊王的影響,造成某些作品的斷層。
但像《漢書》《史記》《資治通鑑》這些偏向記載的著作,還是頑強的出現了。
消失的大都是想象力取勝的作品。
比如李白大仙,白髮三千丈,還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仔細琢磨琢磨,較真的人會以為這人是蛇精病,三千丈長的白頭髮,你以為你是妖怪啊?絕對是發育不良,營養全長到頭髮上的原因。
這種情況用網路語言解釋,就是腦洞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