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幾日,當雲靖再次來到不語堂拜見燕語時,燕語一見,大吃一驚,彷彿一夜之間,雲靖就出落得神采飛揚!
如此一個驚豔之材,沒能收為親傳弟子,燕語不免感到婉惜,可掌門是從整個法書門的角度考慮,他也不能因小失大,更何況雲靖不僅慧生七彩,而且靈開九支,如果讓雲靖拜入像胥堂,那還真的屈才,並且影響這個絕世天才修仙之道。
因此,見雲靖到來,燕語不但沒有冷漠,反而更加關愛,直接將雲靖定為下士,讓他享受士的待遇。
當然,燕語關愛是一方面,可另一方面,雲靖在初試中創造了空前絕後的成績,也確實具有直接晉升為士的資格。
在法書門等級體系中,士相當於凡間學堂的先生,士分三級,下士、中士、上士,相當於現在的初、中、高階職稱。
在法書門,士是中間力量,他們一方面要給外堂弟子及內堂弟子講課,另一方面還要承擔宗門資料破譯、註解和整理的任務。
一般外堂弟子主要由下士講課,中士一般一個月才講一次課,而上士一般一年才會給外堂講一次課。
內堂弟子與外堂弟子不一樣,上課不多,更多的時候是協助士進行典藉破譯、註解和整理,他們受士的言傳身教,進步很快,一般過個三五年,透過考核就能晉升為下士,然後積累一定貢獻值,從而獲取考試資格,透過考核逐步晉升為中士。
中士晉升為上士就困難得多,除了需要積累大量貢獻值獲取考試資格,參加考核外,關鍵增加了一條神識修為達到凝神階段的要求。
而在神識修練方面,外堂弟子一般只能傳授低階功法,只有內堂弟子才被授予中階功法,然後憑積累的貢獻值去換取高階功法。
這麼看,在法書門修練還真不容易哦,又要工作,又要學習,還不能落下修煉。
這裡面也有幾個特殊的人,那就是親傳弟子,他們可以享受各種資源,潛心修煉,還可以不必去外堂講課,但他們晉級也一樣要透過考核,他們也只能透過工作來積累貢獻值,也只有貢獻值達到規定時,才有資格參加晉級考核。
所以,看起來他們特殊,但同樣也是邊工作邊修煉,只不過他們時間充裕些,更自由些罷了。
雲靖作為法書門掌門的親傳弟子,受燕語的關照,直接成了下士,且不必先去外堂講課,但為了獲取貢獻值,他還是領了譯製典籍的任務,每天堅持到教習堂完成一定的譯製工作量。
像胥堂的譯製程式很嚴,一般下士譯製完成的典籍須由兩位中士稽核,透過稽核後才由上士定稿。
一開始,雲靖只選擇了一些容易譯製的文稿進行譯製,可這樣所得的貢獻值也較少,好在雲靖剛到像胥堂,並不急需貢獻值,因此,雲靖主要精力都花在修煉上。
透過在仁壽峰的準備,雲靖已經感覺到了神識再次開竅的關口。
這天,雲靖按照明覺訣的口訣,不斷引導著陰陽枕傳遞的陰陽氣流湧入百會。
自從他修煉明覺訣以來,他感覺在已開竅的識海之外,似乎開始形成另一識海,這一識海與第一識海並不融合,獨立存在。
隨著陰陽之氣的不斷聚結,第二識海已漸漸凝實,但似乎總不能凝結成形。
雲靖猜測肯定缺少了一點外力,他仔細回想第一次開竅經過,才幡然醒悟,原來第一次開竅與他食了燭蛇肉有直接關係,現在怎麼辦?
他自然而然想到救他一命且助他闖過第二關的清靈丹。
於是,他摸出玉瓶,捏了捏,開啟瓶塞,倒出一粒,一口吞了下去,然後引導著那股清涼丹氣直衝識海。
自從在洗心池中打通了任督二脈,他感覺丹田之氣到達識海已暢通無阻。隨著清靈丹所化的清涼丹氣衝進第二識海,那第二識海終於開始成形。
雲靖心中大喜,可一粒丹藥所化清涼丹氣竟不能使第二識海完全成形,第二識海只成形了一小部分,雲靖一急,將玉瓶丹藥全部倒出,一看,還剩五粒,不及多想,他一咕腦將所有丹藥吞入腹中。
這一下,丹藥所形成的清涼丹氣浩浩蕩蕩湧入識海,轟然一聲,雲靖的第二識海剎那形成,而識海爆發出的氣流猛地衝向五官,雲靖的耳、鼻、口、舌、眼再度泌出一層汙血。
雲靖調息一會,起身清洗過五官,靜坐片刻後,他開啟第二神識,發現對映範圍竟達二十丈,再開啟第一神識,他赫然發現兩個神識疊加所對映的範圍竟達百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