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老婦人臉上滿是懷疑,他指著一旁的胖娃與玄亮等人問道:“這些娃娃也是抓鬼的道士?”
順著老婦人的手指,張平看了一眼胖娃他們,忽然覺得確實有些荒謬,暗自苦笑過後還是硬著頭皮說道:“對,他們也是抓鬼的道士。”
“後生啊,你莫開玩笑了。前些天一個當官的帶了一隊官兵來都沒治得了那厲鬼,你帶幾個娃娃來能頂什麼用?!還是乘著天亮快些找地方躲起來,能活一天是一天吧。”老婦人神色悽苦,看著胖娃他們又有些憐憫,然而說出的話卻是透著詭異。
這老婦人說話著實不好聽,張平真想扭頭就走,然而思忖過後還是算了。在村裡走了老半天才看到這麼個會說話的人,如果還要去其他家叫門,張平覺得麻煩。於是他撇撇嘴繼續開口說道:“大娘,你不如先和我們說說這村裡鬧鬼的事,如果我們聽了覺得對付不了我們再走不遲。”
見張平堅持,老婦人搖搖頭,嘆了一口氣,說道:“唉,好吧,讓我想想要從哪開始說呢······”
老婦人沉思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緒之後為張平等人講述了在這百花村所發生的事兒。
事情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那年,王家有女初長成,生得十分貌美嫻熟。恰巧,村中大戶黃員外家的少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村子就這麼大,一來二去的黃家少爺娶了王家女兒,也算是男才女貌。
婚後二人和和美美,次年王家女更是為黃家誕下一子,如此可謂是諸事圓滿。可好景不長,生下孩子幾個月後,不知何故王家女突然病逝。村民在惋惜之餘也只能暗嘆紅顏薄命。事情到此都還算正常,可是禍不單行,黃家死了兒媳婦兒沒幾天,那王家女生下的男嬰也突然失蹤,這可急壞了黃家人。黃家重金懸賞並僱請人手風風火火的在村裡村外的尋找了半個多月,卻始終一無所獲。
無可奈何之下黃家老爺哀嘆家門不幸之餘還從外地請了幾個道士來看看是不是家宅或是祖墳的風水出了問題。此事本是無可厚非,可事情卻從那時起一發而不可收拾。
老婦人還記得那日是一個老道士帶著兩個年輕道士,鏗鏗鏘鏘的在黃府內鬧得好大動靜,聽前去幫忙的人說,那動靜是道長在開壇做法。午時三刻開始鬧騰,一直折騰到下午申時方止。
黃院外原以為做了法式之後從此便可以家宅平安,來年再為兒子續上一門親事也就罷了。可誰知,當晚做法事的三個道士卻一一在黃家斃命。
出了人命可是大事,自然驚動了官府。且三個道士死的蹊蹺,死因一時還說不清楚。幸好黃員外與縣太爺是親戚,方才沒有追究黃家的責任。然而道士的死更讓黃老爺確信家裡有不幹淨的東西作祟,於是他連夜繼續派人去外地請道士,同時拜託他家那當縣太爺的小舅子幫忙打聽哪兒有驅鬼降妖的高人。
打那以後抓鬼的道士又陸陸續續來了兩三波,卻無一倖免的死在了黃家。黃家惡鬼的兇名不脛而走,從此再沒有哪個道士敢來。
道士不來了,就輪到黃家開始死人了,第一個死的便是黃家少爺。黃家連遭巨變,且老年喪子,黃員外悲痛之下一病不起。黃員外的夫人沒了主張,便只好求自家當縣太爺的兄弟前來相助。
縣太爺也是怒了,那死的可是自家親侄兒!於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上書朝廷,稱近日百花村有妖孽鬼祟連番殺人,死者已有數十之眾,鄉民苦不堪言。他請求帶兵前去為民除害,誓將邪祟剿滅。
上官大筆一揮,準了!
於是縣太爺風風火火的帶了近百號兵丁來到了百花村。心想,人多勢眾之下,管你是何妖孽,又有何懼?!
是夜,百花村那真是三步一崗,兩步一哨,而縣太爺則是帶著二三十個兵士坐鎮黃府。據老婦人說,如此陣仗是她平生僅見。
然而,就是在如此陣仗之中,縣太爺死了。與他一同死去的還有二十餘個當晚在百花村各處職守的兵丁。而劇當晚逃出黃府的兵士所說,他們只看到一團又一團的黑影。
縣太爺死了,那些當兵的也不願多留。匆匆收殮了死者屍骸後離開了村子。
道士死了,當兵的死了,連縣太爺都死了。如此一來再也無人敢管黃家惡鬼之事。
不出一個月,黃家上上下下死了個精光,據說連那些逃走的下人都死在了半道上。
說道此時老婦人嘆了一口氣,隨後繼續講述。
村民終日惶惶不安,但都以為那惡鬼不過是與黃家人有仇。所謂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黃家人死絕之後村民盼望著此事就此了結。然而事不隨人願,很快的村民之中也有人開始離奇死亡。
村民開始恐慌,紛紛準備攜家帶口逃離百花村。出村的隊伍排成了一條長龍,沿著道路一直通向那道山崗。然而直至天黑之時,村民卻絕望的發現,無論他們怎麼走,最終都會回到村外的那個山崗上,且是面對著村子的方向。
村民自然不肯就此放棄,就這樣每天都有人試著逃離,而每天夜裡都有人陸續死去。如此一個月後,村民絕望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村裡就死了近兩百人,誰也不知道今晚死去的會不會就是自己。而活下來的村民也不再勞作,靠著吃死人家中的餘糧過活。
如此又過了半個多月,原本三四百人的村子已只剩下了幾十號人。便在此時,張平帶著一群半大的孩子來到了百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