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軒與徐庶對視了一眼,文聘見二人似有遲疑之色,便拱手說道:“文聘在帳外等候,諸公商定後請隨在下一同前往襄陽!”
待文聘出去後,華文軒看向徐庶,“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徐庶捋了捋鬍子,看了看陳登,“文軒兄弟若是始終猶豫不定,我等縱使有奇謀也未必可得奇效!”
華文軒一愣,心中卻知道徐庶說的正是問題的根結。
徐庶看了看華文軒,“我等如今駐在新野,與襄陽近在咫尺,若要強取,未必沒有勝算!但若是文軒兄弟躊躇未定,待荊州有了防備,縱使再多一萬人馬,也是徒勞無功了!”
華文軒皺了皺眉,看了看身旁的甘寧、趙雲等人,抿了一下嘴說道:“劉表雖是守成之主,但這荊州坐擁甲兵十萬眾,麾下也並非都是無能之輩,便是要奪,也得巧取吧!”
徐庶微微一笑,“元直只問文軒一句話,是要為劉表麾下寇,還是奪荊州以自立!”
華文軒默然不語,一旁的甘寧叫囂著:“管他劉表還是曹丕,哪個不是徇私自利之輩?若是千里迢迢趕來荊州仍是被人捏住脖子,還不如不折騰的好!”
徐庶瞪了甘寧一眼,甘寧自知失言,默然無語。
華文軒卻心知肚明,此時此刻他是萬萬不能夠學劉備來荊州之時,甘願坐鎮新野以為藩屏了。
且不說劉表並不一定會念及所謂的天子遺詔,但是麾下這陳登、甘寧一眾人馬,一路搏殺而來,可不是貪圖一點小功名的,若是在這事上跟劉備一般優柔寡斷,怕不是先起了內亂。
華文軒轉身看向眾人,目光堅定地說道:“荊州四戰之地,若此時不取,必然拱手相讓強敵,文軒雖無治世之能,但諸公皆乃大才,我們便以這荊襄之地為根基,與那曹家一搏!”
眾人群情激昂,徐庶微笑著點了點頭,喚過石韜,取出一封書信來,“廣元兄,還請你順江而下遠去江東,將這封書信贈與孫家掌事孫權!”石韜拿了書信從側門而出。
華文軒等人皆好奇徐庶書信中寫了什麼,徐庶卻連連擺手,喚了陳登隨華文軒一同出去見文聘。
文聘自新野取了車駕,一路護送著三人望襄陽而來。
路上華文軒再三追問書信之事,徐庶這才笑盈盈地說道:“那書信乃是激將法,我於前篇痛陳孫權不思進取,坐視殺父仇人黃祖屯兵江夏,後篇以劉表昏庸無德無能不配領荊州為由,邀江東與我等平分荊襄!”
華文軒一愣,“我等如今只這萬餘人馬,孫家坐領江東六郡兵馬何止十萬,我們又有何能與孫家平分荊襄?”
徐庶微微一笑,“你會這般想,那孫權必然也知道,更不會將我們放在眼中,他必然會自顧自地去討江夏,而無暇顧及我等接下來的行動!”
“接下來的行動?”華文軒看了一眼陳登,陳登看向徐庶,問道:“元直可是想讓荊州禍亂四起無暇顧及之後趁亂取之?”
徐庶微笑著點了點頭,“荊州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湧,只需我等輕輕一攪便可!”
華文軒對徐庶的籌謀已是欽佩萬分,既然他心中已有定策,那邊八九不離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