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知道的是,現在方建業,張東山和羅頂新之間已經發生了矛盾。方建業和張東山幾次合計著,只要等到機會,就要給羅頂新個教訓看看。
只要不會一棒子把他給打死,那就能讓他以後別這麼囂張。提升自己的地位。
從他們這種心思就能看得出來,方建業三人的結合根本就是烏合之眾,從來都沒有擰成一條心過,反觀林炫等人的配合和團結,高下立判。
劉美芬當即以村委的名義給鎮裡打了報告,另外還上報給了勞動部門。
與此同時,林炫則把老林家和老李家找了過來,又找了很多心向著他們一方的杏花村村民們,讓他們透過口口相傳的方式轉告其他村的村民。
這樣做本來只是想多搞掉些羅頂新的形象,但沒想到這家夥才開了短時間的廠,有了相當的形象地位,但是在私底下,已經有很多的村民開始傳著他們的廠子種種不光彩的情況。
雖然這些村民們並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以及安全意識,但是他們本能地還是可以感覺到那些人對自己是到底是真心好還是完全只是想壓榨自己的勞動。而當他們互相交流的時候發現根本沒幾個人覺得羅頂新是真心對他們好,那對他的評價實際上已經開始降低了。
這次的事情更是一種導火索。
其實劉美芬當時對他們的生氣是有些太情緒化了,當時事情發生,還是有很多的人想要站出來替說幾句的,但是當場就被羅頂新威脅了,不但所有敢再多廢話的人會被直接開除,而且沒有工資,甚至離開了廠子之後還要被找上門兒去“問侯”。
不要說一群沒怎麼經過事兒的孩子,就算是在場的那些大老爺們,面對羅頂新這種隱含的威脅,也只能退縮了。
但是,當時羅頂新的態度是完全映在了他們的腦子裡,等回到村裡之後,各種不滿就在隱隱地傳播著。
所以,林炫的動作正是時候,很快得到了不少人的共鳴。
當劉美芬把杏花村村發的檔案發到鎮上以及勞動部門的時候,其實他們並沒有當回事兒。
在那個年代,勞動部門的嗓門不夠大,除非是特別過分的事情,否則他們也不想多管閑事兒。而鎮上就更不用說了,本來這次的幾個廠子就是他們希望招商引資進來的,對他們來說,只要看能引進多少廠子,這些廠子能交多少稅就足夠了。
就算是他們發生了一些“小”問題,鎮上的人也都睜隻眼閉隻眼想讓它過去算了。
但是,鎮上派下來意思一下走訪的人員卻發現,無數的村民都搶著向他們反應問題,對於羅頂新的廠子,尤其是這次的事情怨言很多!
這樣的壓力就讓鎮上不得不重視了,再加上劉美芬三天一走五天一訪,逼得鎮上的人只能同意跟她一起發書到勞動部門以及縣裡。
在這樣的情況下,鎮上和勞動部門的共同調查組很快下來了。
直到這時,羅頂新終於感覺到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