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雯首先不同意了,“這不是白折騰了嗎?要是還租車庫,之前幹嘛還要搬出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怎麼能還走回頭路呢。”
朱圩略微思索也點點頭,“有個門面確實會方便一些。青歆,你現在這麼操作,只是因為王大媽是褚楚的房東,川連起來了。這條線短期之內是不能再有所產出了。畢竟,茶葉不是快消品,一批客戶有一定的週期性。”
這確實有一定的道理,青歆有些遺憾。
這又是一個兩難困境。
有了門面,沒有新貨。
難道不是一直都在消耗房租嗎?
青歆把這個想法說了,朱圩也沉默了。他還想起另一番考量。
“看來,還是要聯絡一下我同學。那筆錢先不說,貨源其實也是個問題。資源都在他手裡呢。”
聽朱圩這麼一說,青歆才猛然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要是朱圩一開始找他同學追賬,那之前他同學掌握的所有貨源不都得斷了聯絡?
果然是做生意的家庭出來的人,考慮的就是多。
朱圩去一邊打電話了。
沒想到電話居然接通了,在時隔一個月以後。
朱圩用的完全是家鄉話,青歆一個字都聽不懂。
怪不得,當年中國用方言傳遞訊息,小日本怎麼也破解不了呢。
青歆轉向朱雯雯,“雯雯,你哥說什麼?”
“他就是問‘你是不是有事離開了?那邊貨源怎麼聯絡,你給我搭個線。’”
真是服!果然夠直接,也給了臺階。
很快,朱圩就把電話掛了。
他同學給了一個聯絡方式。
朱圩馬上打電話聯絡了對方,這一次用的是普通話,青歆能聽懂。
那邊的大意就是,他也是批發商,是更大一級的,貨源齊全,唯一的要求是錢貨兩訖。而且,必須是先打款,後發貨。
這可又是一大難題了。
朱圩的同學就是先打款,後發貨,然後……
可好歹那個是朱圩的同學,也是同鄉,這個新換的,跟朱圩可以說是完全沒關係了。
朱圩也很快掛了電話,說是現在還有存貨,先聯絡下,等以後好合作。
現在,青歆那個先進貨的選項,可行性就降低了。
風險拉低了可行性。
那麼,還是先租店鋪吧。
把剩下的貨再出一出再說了。
為了節約開支,他們這一次選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偏遠一點的門面,這樣房租還能少一些。
店鋪在客運站的後門偏前方一些,到時候給鄉下客戶發貨也方便了。
門面的東家就在隔壁門店,這樣也就不會出現青歆之前的事情了。
那是一對中年夫婦,其實也就跟華元止的年紀差不多大吧。三十幾歲的樣子,他們之前早早買下了這一排門面裡的五個。
這個樓盤剛蓋的時候買的,價格便宜。
他們家是做五金建材生意的,還有老人在這裡幫忙帶一個孩子,也算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