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太後身亡之後,朝野緊接著發生了一系列劇烈變動。
右丞相古洪春告老還鄉,刑部尚書葛長海急病身亡。另外還有一批臣子,或者牽扯到範曾的謀逆內亂中被抄家滅族,或者以各種理由告病退隱,留下的空缺迅速被新的力量填補著。
皇帝對幾位重臣都非常關心,葛長海的後事處置地風光、氣派,對告老還鄉的古洪春也賞賜了眾多財物,準其衣錦還鄉。所以雖然朝政變動劇烈,但一切還算平穩有序。
緊接著的人事調動,讓朝堂為之側目。
大將軍裴翎兼任了右丞相之職,丞相雖然是文職,但危急時刻,也有武將出任的先列,更何況裴翎本人文采卓絕,從小就聞名遐邇。
同時在文武兩道上成為百官之首,裴翎也算大周開國以來的第一個了。
而兵部尚書霍東來轉任刑部尚書,雖然是平級調動,但是從兵部轉任刑部,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來,霍氏一脈的權柄,被大大削弱了。
兵部右侍郎卓武新暫代尚書一職,他是原本北疆出身的軍官,轉任兵部文職之後歷練多年,終於坐上了這個位置。
而原霹靂營副統領任驚雷出任五城兵馬司指揮使,比較起他原本霹靂營的職務來說,這只是平級調動,但是如此年輕就單獨領一軍,算是除了崔騫之後的第二個了吧。
而且五城兵馬司主持城內治安等活兒,大小事務紛雜無比,由他出任,絕對是皇帝和裴翎對他能力的充分肯定了。
群臣沉默地接受了這一連串的調動,雖然明面上沒有說,但之前的宮變,有眼色的都心知肚明,這樣的處置,皇帝已經是極為寬和了。尤其允許古洪春和好幾位重臣告老還鄉一事。
這些人事調派塵埃落定之後,秦諾又將另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提上了前臺。
“朕近日才得知,當年南陳帝脈泓義太子,投奔我大周……”
皇帝這是要說什麼?群臣臉上露出震驚的神情。
皇帝的南陳血脈,朝堂上基本已經人盡皆知了,但是人人避諱,不敢提起,因為這件事情關系實在太大了,如果之前霍太後的宮變成功了,也許會以這個理由,強迫皇帝退位讓賢,或者幹脆殺害,然後另選君王。但是霍太後失敗了。
眼瞅著年輕的皇帝跟北疆一脈聯手,在宮中地位穩固,眾人更不敢提起這一茬兒事了。
沒想到會在這時候,由皇帝本人親自提出來。
秦諾現在就是要將這個膿瘡揭開,馬上南陳使節團即將入京,不戳破這個心結,誰知道到時候會出現什麼么蛾子來。
“朕也是近日才知曉,原來朕的外祖父,便是南陳當年的泓義太子。”
一句話石破天驚,這是皇帝頭一次在百官面前,承認了自己的血脈。將人人避諱不及的事情擱到了臺面上。
“泓義太子當年不僅投奔我大周,更晉身科舉,想要為我大周江山出一份力,可惜當時為官者識人不明,竟然讓如此良才美玉,帝胄之後,懷才不遇,流落鄉間。”
“可恨南朝永王一脈,竊據帝位,顛倒是非……“
瞬間朝臣醒悟了過來,皇上這是要給泓義太子正名啊!也是要給大周征伐南陳正名。
好吧,兩國本來就是老對手了,打了上百年,壓根兒不需要什麼名正言順的藉口,但是,皇帝需要啊!
範文晟立刻上前道:“泓義太子是天下聞名的才子,卻在當年的考場上名次低微,必是考官昏聵,不識良才!理應追究其失職之過。另外,泓義太子拳拳報國之心,卻只能耽於鄉間,實在可惜,雖然已經仙逝,但朝廷可以為其追封授官,以表我大周對天下良才的招攬之誠心。”
“範丞相說得有道理。”秦諾一本正經點頭道。
在朝堂的緊急商議下,很快泓義太子的名號就定了。
恩南侯,世襲一等侯,同時追授文安的諡號,將其生前文集由官府出面編撰刊發,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