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家原本就衰弱,哪裡敵得過北朔的大軍突襲。如今西域數十個國家,已經被北朔滅了一半,剩餘的無不戰戰兢兢,日夜朝貢,換取生機。
所以北朔的貴族,大多都很富有。每次徵戰,都是穆氏出面,徵召各個部族的貴族和士兵。戰事勝多敗少,而戰爭財是最容易發財的。每次出征,各個部族都會帶回巨額的財富和人口。
搶來的金珠細軟,花起來也爽快。但是為了交易的公平公正,也為了防止探子潛入,所以北朔那邊對大周的商人卡得很嚴格,最喜歡跟家底清白彼此熟識的老商人來往。
秦諾又詢問了一些商貿往來的細節。
沉吟片刻,突然問道:“若卿擔任安撫使,認為這互市之地的稅制,應該如何收取?”
正戲終於來了,何慈穩住心神,開始暢談自己的構思。
秦諾仔細聽著,平心而論,何慈說的稅收制度,正是大周如今所執行的,而且有所改良,更加精細。
看來他對這方面思考挺多的。或者,是裴翎之前提點過了。
“卿以為,一年所徵之稅,大概能有多少?”
“以臣粗略計算,應該在百萬兩之上。若互市持續三年以上,兩國無戰事發生,則可上升至二百萬兩。”人都是惜命的,昌龍觀不比別的市場,萬一爆發戰爭,隨時有性命之危,財貨不保不說,還有可能被徵召入伍,所以互市雖然獲利高昂,但也不是所有商人都願意去冒險的。
秦諾點點頭,如今大週一年的賦稅收入大概在四千萬到五千萬左右,區區一地就能有百萬兩的收益,絕對算得上豐厚了。
但是,他的目標不止如此。
“所繳納的稅負,普通商人和勳貴門下一概而論嗎?”
“這……”何慈猶豫了。大周對商人的稅收並不多,但徵收的都是小商人,勳貴之家旗下的商貿大多是不必交稅的。
皇帝繼續問道:“那麼連朕的內庫生意呢?一樣繳納嗎?”
何慈感覺冷汗冒出來了,天下誰能問皇帝要稅收啊?再說,稅收收繳的銀子本來就是給皇帝花的啊!
大周的財政分為內庫和外庫,外庫就是國庫,而內庫則是皇室的私人財産。包括廣闊的田莊獵場,還有眾多的房産等物,皇帝賞賜妃嬪,封賞宗室,都是從內庫出銀子的。大周如今的財政還算運轉正常。內庫尤其豐厚,這還要感激秦建,一場大屠殺為內庫實現了大幅度的節流。
而秦諾登基之後,內庫更加財源滾滾,取之不盡。因為秦諾當了皇帝,他原本開展的高度酒、花露水、香皂等生意都歸了內庫。這些生意在秦諾當淳王的時候,就已經獲利豐厚了,稱帝之後,更加沒有任何障礙,暢銷四方。聽說連西域和遙遠的南洋,都有前來採購的。而且秦諾將自家的産品都定位在奢侈品上。售價昂貴,成本低廉,同時運輸的耗費也低,過路的關卡哪個敢徵皇帝的銀子?
所以秦諾的內庫,空前豐厚,他簡單計算了一下,去年光這些新生意就有不下五六百萬兩銀子的收益,再加上內庫原本的財産,幾乎逼近千萬了。足足有天下賦稅的兩到三成。這個數字拿到外面,足夠讓戶部的官員瞠目結舌了,內庫原本有多少他們是知道的,但是秦諾的新生意就不清楚了。
這樣巨額的財産,秦諾除了賞賜宗室壓根兒沒幾個人),賞賜後宮根本沒有人)之外,也就只有投入到格物司的研究當中了。
平心而論,格物司消耗的銀子不少。但是格物司的研究,同時也會帶來更加豐沛的回報。
比如最近的透明玻璃,就是格物司所出品的,採納了秦諾的一些建議,但繁複的實驗和鍋爐改造,都是司內研究人員的功勞。
這種東西一問世,秦諾就知曉自己的財産將再添重重的一大塊蛋糕。
所以秦諾如今是越來越富,不出意外,極有可能變成大周歷代皇帝裡面最富有的那一個。
對秦諾的生意,貴族們都有所耳聞,何慈也聽說,皇帝已經指明瞭一位親信的管事到昌龍觀擔任商貿官員。
而對皇帝是否徵稅的疑問,何慈卻猶豫了,他想要回答,根本不徵稅。但是原本就不徵的啊!若沒有別的想法,皇帝何必多次一問呢?
再想到之前皇帝詢問昌龍觀一年的收入……
最終,他咬牙跪下道:“臣惶恐,稅率若能一視同仁,昌龍觀可更進一步。”
這是個委婉的回答。雖然規避了最重要的選擇,但總算釋出了一個態度。
秦諾笑起來,雖然不是最想聽到的答案,但也算勉強合格了,他繼續問道:“那麼,何卿認為,該如何一視同仁,向朕徵稅呢?”
何慈再一次冷汗了,皇帝的問題,一個比一個難以招架啊!這個昌龍觀安撫使,真是不好幹!但是他也是自信又熱血的年輕人,從小才華非凡的。越是艱難的挑戰,反而讓他越發興奮起來。剛才自己的回答,皇帝是肯定的,那麼就說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