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天,當工人們和村裡的壯漢們繼續去搭其他大棚的時候,薛丞啟則和村裡的婦女們開始了育苗的準備工作。
俗話說“苗壯半收成”,這育苗可是一門技術活,種出來的蔬菜好不好,主要就看育苗技術過不過關。而這技術除了場地環境等影響之外,主要就看育苗基質好不好了。所以由薛丞啟這專業人士負責調配育苗基質,婦女們則負責翻地整理。
她們把其中最小的一個大棚給清理幹淨,然後用鋤頭把泥土翻鬆,再攤平整成一米多寬十米來長的一片片。片與片之間是一條略低的溝,村裡人一般把這溝叫做行,用來給人行走的,還有排水的作用。
把土地都翻整好之後,婦女們就站在行上,一塊接著一塊的把育苗xue盤放到那一片片土地上面。接著就是把薛丞啟調配好的育苗基質裝入xue盤裡並用木板刮平。
裝好了基質,接下來就是下籽了。首先是在一個個xue盤中開孔,然後將種子均勻播入xue孔的中央,再用拌好的育苗基質把種子均勻覆蓋住。
自古以來,農業就是靠天吃飯,即便現在的農業技術更加的先進了,但還是會受到氣象、氣候條件的影響。何況他們這是第一次在地裡實戰,搭的大棚也並不是智慧的,所以還是跟著氣候節氣走比較靠譜。
這冬季的育苗,適合培育茄果類、瓜類和豆類秧苗。所以薛丞啟選擇了他最喜歡的茄子,以及奶奶喜歡的小番茄,還有就是豆角、黃瓜、辣椒等。
這三天時間裡,村裡人基本都聚集到了地裡來,而且是老人和小孩都跑過來湊熱鬧圍觀,可比農忙時節還要熱鬧。
就連奶奶都杵著柺杖出來了,搭大棚那各種敲打聲,奶奶嫌吵,而且那也比較忙亂,所以去看過一次就沒去過了。
每天她就跟著薛丞啟一起,坐在一個高腳椅子上,看薛丞啟“玩泥”,並和他聊天。知道薛丞啟要給她種小番茄吃,開心得像個小孩,逢人便誇,不僅誇薛丞啟人好,還誇小番茄好吃。
把大棚都搭建好,薛丞啟的育苗工作也完成了。接下來就是清理大棚裡的廢料垃圾,然後完善大棚裡的基礎設施。
首先就是拉電線,在村裡電工的幫忙下,一天時間不到就給拉好了,還給棚裡裝上了電燈。
接著就是給大棚裝上控制溫度濕度的裝置,還有灑水相關儀器。這種技術活得專業人士來,所以還是找對應工人來幫忙安裝。
另外,以後就要準備在家裡敲程式碼了,那這首先得有個網路吧。所以禤意安專門到鎮上跑了一趟,花了一大筆錢找人給他們村弄好了基礎的網路設施,然後拉上了第一根網線。
就這麼忙活了一個星期多,才終於把種地所需的各種硬體設施都給整好了。
話說薛丞啟自從那天把鋪蓋搬到了禤意安家,這一個多禮拜就沒有回過市去,他媽媽挺意外的,都打電話過來叫他回家了。
禤意安也挺意外的,本來以為薛丞啟也只是一時的興起,就是那種沒有體驗過鄉村生活的城裡人非要來體驗一把,一般體驗過之後就基本不會再想體驗第二次了。
所以他以為薛丞啟也就住個兩三天,過了最忙的那三天也就會回市裡去了。大概以後也就偶爾忙得晚了才住一下。
但薛丞啟看起來是越體驗越上癮了,完全沒有要回市的樣子。雖然他做的菜很好吃,奶奶也很喜歡他,但禤意安老感覺家裡多出來了一個人感覺怪怪的。
特別是晚上,偶爾想要像以前那樣在木陽臺上好好的呆一呆,轉頭就發現隔壁陽臺也有個人,還看著自己笑_||
然後睡覺的時候,一想到隔壁住著個外人,睡覺都不自然了。還有晚上起夜碰上什麼的就不細說了……
鄉村裡的生活環境,髒亂差是不至於的,但絕對沒有城裡的幹淨整潔,更沒有城裡那麼方便,買個東西都得開四十多分鐘的車到鎮上。路上還塵土飛揚,薛丞啟的白車真的是變成黃車了,洗都洗不幹淨的節奏。
剛開始那兩天,薛丞啟確實有點不習慣,特別是禤意安家裡就一個衛生間,上個洗手間都得到樓下去。
不過住多幾天就好了,而且他確實越來越喜歡這裡,自由自在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會忙碌但也很充實很快樂。
每天起來吃過早餐,就到地裡去給種子澆澆水,看著種子一個個的開始冒頭,心情自然而然的也變得美好。
然後村民們也都很熱情友善,路上遇到的每一個人,包括小孩子,都會跟他打招呼。閑下來時,還可以陪著奶奶坐村裡的長椅上,跟村裡人嘮個嗑。或者跟村裡的小夥子打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