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這麼多年,心都快涼了,連家人的模樣也不大記得清了,才熬到了今日。
只盼以後家人能常相見……
雖然聽元春總提賈琮,還誇讚他,讓賈母心裡有些憋悶,可眼下到底元春身子最重要,哪裡會將家裡那些狗皮倒灶的煩心事說出來,讓她徒增煩惱?
賈母便笑的慈愛道:“好,都好!咱們家裡也算是歷經劫波,方得富貴。你也說了,如今外面有你三弟……撐著,家裡那些上不得檯面的混帳也都沒了,只一家人清清靜靜的,什麼煩心事也沒有。我每日裡和你姊妹們一道說話頑笑,自在的很。太太也有她姊妹在,過的受用。老爺每日裡讀書寫字,逍遙的很。寶玉如今也愛讀書了,咱們這樣的人家,也不必去爭什麼功名,他讀書知禮養好身子我們也滿足了。一家人都和和睦睦好的很,只盼你在宮裡也好,我們這一大家子,才算十全十美!”
元春聞言,這才放下心來。
她雖自幼被送入宮來,心裡也曾怨過恨過,但終究心中的善良讓她期盼,家人能過的幸福安康。
如今見賈母等人過的果然不錯,便放下心來,笑的燦爛起來。
接著,她又撿了寶玉的事問了許多。
賈母笑道:“老爺被琮哥兒勸了幾回,如今也不強逼著寶玉讀書了。老爺連我的話都聽不進,到聽那孽……你那三弟的。寶玉不被逼著讀書,如今看起來比原先好多了。整日裡和他林妹妹還有家裡姊妹們頑笑,你林妹妹是你姑母留下的女兒,長的極好,也極乖巧憐人。家裡那麼多姊妹,”
元春聞言,面色卻稍微不自然。
她當日聽了崇康帝罵賈琮是個好色的,問他林如海女兒是怎麼回事。
自然明白賈琮早和寶黛二人都好上了,至於賈琮日後會如何安置兩人,她沒問過,也想不出。
但無論如何,寶玉都不好再和黛玉產生什麼關係。
兄弟之間若是禍起蕭牆,實為敗家之根。
再者,若是家中平常子弟,賈母、王夫人亦或是她一道懿旨,就能斥退賈琮。
可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賈琮在崇康帝跟前何等受其重用。
孤臣的確難熬,少有善終者,可若能熬過劫難波折,受益也將極為龐大。
有如此聖眷加身,她這個貴妃都未必及得上,更何況家裡人?
元春親身經歷,她和賈琮同在殿內,崇康帝每每垂問賈琮諸事,對她這個妃子卻懶得理會。
若非她身懷龍種,或許崇康帝未必會多看她一眼……
而她那三弟,便是在御前都不顯卑微之色,天子且喜他國士之姿,不強壓於他,可見風骨之熬。
這樣的人物,怎容自己喜歡的女人被人惦記?
哪怕是自己的兄弟也不成。
元春雖在宮中,卻也聽說過賈琮的手段,狠辣凌厲的完全不像他這個年紀的少年該有的心性。
不過她也聽說過,賈琮自幼被賈赦夫婦並乳母嬤嬤凌虐之事,心性養成這般,也在情理之中。
能保持本性不壞,已經是祖宗保佑了。
念及此,元春同賈母道:“寶玉到底已經長大了,不好總在女孩子隊伍裡打混。縱不去爭取功名,也當和老爺三弟一起,明白些經濟之道和接人處事之理。我記得他和三弟同歲,如今三弟已成了連陛下都倚重的重臣,雖人與人不同,但寶玉總要開始長進了。另外,寶玉的親事老太太、太太都莫急,他還小,不急著早成親,我會替他在王公之家尋一門好親事。他是逍遙自在的性子,以後榮國府的家業到底還在三弟手裡,給寶玉結一門根基壯一些的妻族,也有些好處。”
賈母和王夫人聞言面面相覷,雖然對榮國府以後都是賈琮的感到不以為然,可看著元春端起了皇貴妃的身份,近乎下諭旨般說出了這番話,兩人卻也不好再說些什麼……
……
坤寧宮,東暖閣。
董皇后靜靜的坐著,身邊的昭容、彩嬪都被留在了外面。
這些人,早已不是之前跟隨她多年的老人了。
那些老人,都已被拷打致死。
便是她們,供出了她的父兄,使得董氏後族被抄家,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