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養心殿。
東暖閣內,崇康帝翻閱了手中紙箋後,淡淡哼了聲。
如果說如今崇康帝對何處動靜最是瞭如指掌,那麼非皇宮莫屬了。
自三大皇子暴斃之後,中車府幾乎將整座皇宮翻了一遍。
如今整座皇宮內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崇康帝的耳目。
坤寧宮宮門前的對話,自然也被傳到了他這裡。
對於門前女昭容,他心裡既有點歡喜,也有些惱怒。
歡喜她有情有義,知恩圖報。
但也惱怒她是非不分,更惱怒世人因此罵他薄涼無情。
若不是有確鑿證據表明,坤寧宮內監與皇子暴斃案相干,且董國舅的確又在崇康十三年臘月二十八,也就是皇子暴斃的前一日,與那有嫌疑的內監有過會面私談,他又怎會下此辣手?
他兒子死絕,相互扶持了大半生的髮妻,竟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他能怎麼辦?!
縱然心如刀絞,也不得不下辣手懲之。
他不願做老鰥夫,但更不會對任何陰謀詭計心慈手軟!
儘管,以他大半生的過往,他相信董皇后不會是兇手。
但縱然只是董朝那個混帳私自為之,董皇后依舊難逃罪責!
崇康帝自認為,他沒有賜下一杯毒酒一條白綾,已經是念及這麼多年來夫妻之情,算得上重情重義了。
卻不想,全天下人都在罵他薄情寡恩。
這讓崇康帝無比鬱悶。
不過,他揹負的罵名還少嗎?
最後看了眼手中卷宗,崇康帝有些疲乏的抬了抬眉頭,輕哼了聲,知恩圖報,總比狼心狗肺的強。
只是到底心腸太軟,那等犯口舌的賤婢,當直接杖斃,以儆效尤才是。
今日心軟放過她們,來日壞事者,必為此輩。
崇康帝沒有多言,只看了戴權一眼,戴權便立即領悟,忙道:“主子爺,那幾個長舌婦已經杖斃了。”
崇康帝“嗯”了聲,就不再理會宮闈之事,問道:“龍首原上如何了?”
戴權回道:“回主子爺,龍首原上好些侯爵伯爵,都叫嚷著要徹查。十大武侯也皆無異議,想求個清白,宣國公見開國公始終不言語,就宣佈以武定侯吳誥、參寧侯宋傑、靖安候徐忠、廣平侯蔡寬四人為首開始徹查了。”
崇康帝聞言,目光微微眯了起來。
開國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