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卻也不急,聽諸多士子們或吹捧或埋怨。
忽地,一士子大聲言道:“清臣公子,去歲一載公子因孝悌之義,棄筆投戎,萬里赴戎機,吾等心中實在憾然。然又心存僥倖,古有王少伯、高仲武,皆為邊塞詩大家。不知公子去歲可有所得?”
王少伯即王昌齡,高仲武便高適,二者以邊塞詩著稱。
賈琮見煙雨樓內依舊無人出來,想了想,笑道:“在下只入軍中一載,自身並無什麼體會。但卻有幸與奉天老將軍趙浩固成為忘年交,幾番長談後,心有所感,又因老將軍頗通文墨,相請詩詞一首,不好推卻,便書一闕《江城子》,贈與老將軍。諸位仁兄若不嫌,在下便誦背一番,請諸位指點。”
“好!”
數百人之叫好聲轟然作響,直衝雲霄。
又瞬間寂靜,側耳聆聽。
賈琮朗聲道:“《江城子·贈奉天將軍趙浩固》。”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好!!”
又一陣比方才叫好聲更熱烈的喧囂喝彩聲,沖天而起。
這何止是一闕詞,分明就是一副不老廉頗將軍畫!
自此之後,奉天將軍趙浩固當如漢時李廣、唐時哥舒一般,為世人所傳頌。
這時,外面比煙雨樓內更熱鬧的動靜,終於驚動了“高層”。
三名衣著儒衫的年輕士子被煙雨樓奴僕們簇擁而出,尚未出門便遙遙拱手見禮道:“哎呀呀!萬不想清臣公子近日能從璦琿歸來,實在是不得一點訊息,吾等失職,吾等失職!半月前我還在說:一蓑煙雨任平生之賈三首不至,此屆百花會有名無實也!萬幸今日無憾矣!”
“在下李珣李朝宗……”
“在下吳謙吳受之……”
“在下方鴻方密之……”
“見過清臣公子!”
這一刻,方見賈琮於士林之中的地位。
此三人與張貞張定生,被長安士林稱之為長安四公子,端的炙手可熱。
周圍士子們見這三個年輕一輩的風雲人物如此恭敬,卻並不奇怪。
因為文人,終究還是要以文說話。
更何況賈琮師從松禪公,又備受天下師牖民先生喜愛,這等出身和師承,再加上其天賦奇才,誰人能不敬,誰人敢不敬?
文人相輕“文無第一”是沒錯,可那是在彼此實力相仿,所差不多時才會如此。
然而以賈琮自“出道”至今日所作之文,大乾開國百年,敢言勝之者,又有幾人?
縱然當下有人敢自言勝之,也都是不要麵皮,無自知之明者。
但凡有稍微要臉的,都當甘拜下風。
所以,賈琮合該受此推崇,理所當然之勢。
不過賈琮卻不會以此而自得,他不卑不亢的還禮道:“實不敢當諸位兄臺之贊……賈琮日前自黑遼而歸,今日卻是因公而來,做了惡客,皆為琮之失禮也。”
此言一出,眾人才猛然想起,賈琮隨行而來的,還有一些惡鬼羅剎般的悍卒,和下賤的番子。
因公而來?
因何公而來?
……